涅祁之重圜
清咸豐八年(1858年)浙江平陽趙起等八人聚義成立金錢會,積極發展組織,并鑄“義記金錢”作為會員入會憑證。面文楷書,直讀,“金”頭從“入”以示入會意。
初鑄錢背穿左右為交疊方勝圖,穿上鑄“天”、“地”、“離”等字,有析為天地會分支標志者,亦有以為系記八卦名。后期鑄量漸大,除方勝圖不復鑄字。其中有背篆書“震忠團鯨”者,系趙起為與其縣令周旋曾將所部暫改平陽團練時所鑄。義記金錢質多黃銅,制作精良,一般徑3.8厘米,重15~25克;一種背“離”大錢徑4.8厘米,重30~40克。
今發自藏一品,請泉友老師品鑒、賞評。
直徑:46.6mm;厚:3.8mm。
X
下面引述泉海密探先生博文的另一說法:(謹表謝忱!)
但據有關資料記載,對背“離”義記金錢應該有新的解釋。背“離”義記金錢實際上出自宋代的“義門陳氏”家族,初鑄的年代是宋仁宗嘉佑七年,即公元1062年。“義記金錢”背‘離’ 是義門陳氏的分家紀念幣。
陳姓是舜的后裔,“義門陳氏”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很奇特的家族。自唐初開始聚族而居,以“義”為精神支柱,不置私產,共同勞作,和睦相處,數千口人不分家。公元884年,被唐僖宗封為“義門”。宋太宗趙光義旌表“義門陳”,并賜聯 “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無雙”。但到了宋仁宗時,包拯等人以“恐后失于檢束,變起不虞,上負德于朝廷,下遺羞于厥祖”為由,奏請皇帝敕令分析。嘉佑七年,“義門陳”奉旨拆分,并經皇帝敕許,鑄造了“義記金錢”背“離”紀念幣,雖然“離”家了,又以雙勝文暗示后輩勿忘“回”家之義,分發義門陳姓家族留存紀念。此事在義門陳氏家譜中有相關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