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_JiBi.Net>>錢幣報道>>古泉園地>>珍品賞析>>正文
         
        南宋買路銀
        發布日期:10-01-21 08:53:1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作者:張 忠



          自唐以降,銀鋌作為古代的流通貨幣,被國家儲備、民間窖藏,甚至作為上貢、進奉的禮品,大多鏨有銘文、標記。    古代銀鋌主要出現在唐、宋、金時期,因其形狀類似豬的腎臟,地方百姓俗稱“豬腰銀”。常見形狀有圓首束腰、平首束腰和弧首束腰。元、明以后的類似銀塊,稱為銀錠、元寶。
          到了宋代,銀鋌又多了一項功能:漸次演變為國家和地方稅收的特種貨幣,民間視為稅收的一種交納“憑據”。由此,它衍生出一種專用的南宋“出門稅”銀鋌。
          1978年,中國人民銀行安徽東至縣支行的金庫里,清理出了—批弧首束腰銀鋌,經專家認定為南宋時期的“出門稅”銀鋌。顧名思義,“出門稅”即出門(城門)就要交納的稅款,乃是沿襲的北宋國門稅。“出門稅”銀鋌是南宋時期的商用完稅銀鋌,是行商納稅的見證。它類似于近代的貨物稅——商賈運銷商品貨物從甲地到乙地,途經大大小小的城門、關卡、哨所,這些地方官府派員駐扎,向出入境過客收取商品貨物稅,在當時稱之為“過稅”。
          《宋史·食貨志》載:“凡州縣皆置務,關鎮亦或有之,大則專置官監臨,小則令、佐兼領,諸州仍令都監、監押同掌。行者赍貨,謂之‘過稅’,”其中的行者赍貨必出入城門,出門納稅天經地義。《宋會要·食貨》記載:淳化二年,江南轉運司言:“鄂州舊例,鹽米出門,皆收稅錢。”詔:“自今民販鬻斛斗,及買官鹽出門,并免收稅。”反映了南宋政府因不堪軍費重負,把本由商人按章完納的貨物稅、營業稅、所得稅等,漸漸演變成了出門旅行、通關過境時,人人都得向官府交納的“買路錢”,成了地方官吏生財的一個常設渠道,以至稽征稅卡過密,人民負擔過重,抑制了出門過客的正常社會交往和商務活動,加重了路人的經濟負擔,弄得南宋邊民怨聲載道。
          如此征收“出門稅”,說明了南宋時期苛捐雜稅的繁亂和官府腐敗的社會現象。不過也有人認為,收繳出門稅可以限制物品出城,似乎有平抑物價的功效。
          這些“出門稅”銀鋌,平均長12.3厘米,兩端寬6.8厘米,腰寬4.8厘米,厚1.5厘米,一般重二十五兩,其上有壓印戳記“出門稅”字樣。此類銀鋌以十二兩半、二十五兩為多見,五十兩的稀少。
          安徽東至縣與安慶市僅一江之隔,它的行政區劃原屬安慶管轄,兩地歷史資料里都有類似銀鋌的記載,而安慶古城建于南宋時期,據今將近800年了。這枚南宋“出門稅”銀鋌,為研究南宋時期安慶府的經濟史和中國古代社會稅務征稽史,提供了直觀可靠的參照物。(

        精彩圖片
        關注熊貓幣 關注“老精
        “虎年神威”銀元寶,
        特別推薦
        ·攜一枚“恭喜發財”去訪友
        ·金幣總公司獲最佳品牌公關活動案例獎
        ·喜金喜銀,最佳貴金屬收藏品
        ·虎年“恭喜發財”金銀鋌隆重上市
        ·情人節甜蜜甄選 歐米茄碟飛腕表
        ·低調的奢華 那些腕表傳播的慈善文化
        ·小提琴靈感成就美度新款女士腕表
        ·中國金幣金條(珍藏版)隆重發行
        ·英菲尼迪G37彩繪版 精美藝術
        ·Doris Vinci桃麗芬奇09圣誕腕表
        經典美圖
        明道陳喬恩
        海清溫婉寫
        應采兒炫色
        劉亦菲赫本
        范冰冰珠寶
        王心凌甜美
        賈靜雯高貴
        安以軒嫵媚
        “海藻”時
        相關新聞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08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