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六刀幣鑒賞 |
發布日期:11-07-06 08:39:1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瓷庫中國 作者: |
紀念幣是專為某件事而鑄造的貨幣形態的紀念品,和現代的金銀紀念幣相似,一般不作流通貨幣使用。但在貨幣史上,有一類具有紀念意義的開國錢卻是流通的正常貨幣,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紀念幣。公元前379年,田氏并齊,雖然國仍號齊,但已換了主人。為了紀念齊開國這一重大事件,田氏添鑄了“齊建(造)邦長法化”,俗稱“六字刀”或“建邦刀”,通長 不過,“齊建(造)邦長法化”、“六字刀”錢文(主要是第二字)考釋(如釋造、釋通、釋徙、釋返等)到現在還沒有定論,從而也影響到該幣種鑄期的認定。“造邦”、“建邦”意同,而“返邦”則有可能系指襄王由莒返齊(臨淄)一事。公元前279年,田單在即墨城大擺火牛陣退了燕軍,迎襄王于莒,入臨淄主持朝政。這在齊國歷史上算得上是一件大事。但無論哪種考釋,其所鑄紀念幣在中國貨幣史上都是最早的。“齊建(造)邦長法化”開紀念幣之先河,豐富了我國的貨幣文化,對后世貨幣的發展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它的出現,是齊國貨幣制度發達的具體反映。 研究貨幣鑄造工藝,最直接的材料就是錢范。代表齊國鑄幣工藝最高水平的是金屬范。目前所見先秦金屬范最早和最可靠的實物是兩件齊“三字刀”銅范母,一件清道光年間初出土臨淄,為諸城劉燕庭收藏;一件為同治六年出土,陳介祺所藏。范母“形如長方形低沿銅盤,內列‘齊法化’陽文型模兩枚,一面一背,彼此相背,兩刀中間有一凸柱,高與沿齊,柱有四枝,左右各二,分別通于左右刀背,較凸柱稍低。刀型外側,左有釘形,右為凹竅”。多副子范層層扣合成一總范,釘、竅猶榫卯使諸子范扣合無間。范母中間的凸柱即形成子范之總澆(流)道,分枝即成通向各刀模的分流道。銅液自總道澆入,又由各層分流道導入錢模,最后破范取幣,如此一注可成幣數十枚、上百枚。這在金屬鑄造工藝中被稱為疊鑄技術。采用疊鑄,可使錢體形制、大小、文字整齊劃一,省時省力,又可大大節省造型材料和金屬液,最適于批量生產,有利于貨幣的標準化和統一。 齊刀幣的鑄造技術令人感嘆,透過這些古老的錢幣,更可以窺見春秋戰國那段崢嶸歲月里齊國人的生活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