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通寶(折十) |
發布日期:09-02-10 08:26:1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博寶網 作者:戎畋松 |
金章宗完顏泰和年間(1201~1208年)所鑄。金是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權,在立國初期,先滅遼,后亡北宋,成為與南宋相互對峙并存的國家。在貨幣制度上,金初用宋、遼和偽齊鑄幣,后在中都(今北京)和南京(今開封)設”交鈔庫”,管理和發行紙幣,金代行鈔早于鑄幣,直到海陵王正隆三年(1158年)才開始設監鑄錢。由于金人已掌握了北宋先進的鑄幣工藝,加上不惜工本,精益求精,所以鑄錢大多輪廓深峻,文字秀美,范型規整,制作精湛。 金章宗在位時所鑄的”泰和通寶”錢,分五等幣值,以折十型楷書大錢最為珍罕,相傳此乃章宗御書,章宗以善寫宋徽宗瘦金體聞名,其所鑄泰和錢,無論是制作工藝,還是錢文書法都頗具徽廟遺風!督鹗?食貨志》:”四年(1204年)八月,定從便錢法。后鑄大錢,一值十,文曰‘泰和重寶’,與鈔并行”。史料中所載的折十大錢是“重寶”,而“通寶”大錢則未見記述,譜錄中所載有寬緣、細緣兩種版式,細緣類又有大字、小字之別,民國時藏泉家有之,如獲拱璧。是品“泰和通寶”楷書大錢,屬細緣類,與譜載之物小有區別,應為新版。其民國時流入海外,被名藏家歸于篋中數十年,后因故出讓而使之得歸,F歸藏金泉錢幣博物館。目前其存世數量雖已近十枚,但仍不失為古泉名珍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