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關子鈔版”之謎(葉真銘) |
發布日期:10-09-18 08:19:1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葉真銘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0年9月下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南宋關子鈔版,20世紀80年代初發現于安徽西南部的東至縣,因而也稱“東至關子鈔版”。該鈔版共有一套8塊,關子印版、印章各有四塊,其中“關子票面版”、“關子庫印”兩塊版曾經被盜,2007年初已追回。但據最早發現者回憶,最初發現時共有10塊印版,后有兩塊小印版不知何故遺失。鈔版上下有錢紋圖飾,上方正中有“行在榷貨務對椿金銀見錢關子”,中間為面額文字“壹貫文省”,面額左右兩邊有文字說明:“應諸路州縣公私從便主管每貫并見錢七佰七十文足永遠轉行使如官民戶及應干官司去處敢有擅減錢陌以違制論徒二年甚者重作私行其有贄至關子赴榷貨務對換金銀見錢者聽”。鈔版長14.5厘米,高21.5厘米,厚0.5厘米,重約1公斤。 東至關子鈔版的金屬成分,以前多認為是錫質版。最近中國科技大學科技考古研究所對鈔版進行了X射線熒光和顯微喇曼光譜分析,得出鈔版的材質應為鉛質的結論。關于鈔版的制作方法,以前有學者根據鈔版上可見到刀痕分析判斷它是手工雕刻的,但有長期印刷工作經驗的研究人員提出鉛版無法進行直接雕刻的質疑。近來通過運用體視顯微鏡觀察,發現鈔版具有明顯的鑄造特征,從而判斷“東至關子鈔版”是翻砂鑄造,而不是直接在鉛坯上雕刻的。 東至關子鈔版發現20余年來,有關專家學者對其展開了認真的研究和激烈的探討。目前,學術界對該鈔版的斷代問題已基本達成共識,絕大多數研究者認可其確為南宋時期的文物。但對于東至關子鈔版的用途和性質問題,學術界仍有不同的看法,現在大致存在以下三種意見: 第一種觀點,認為東至關子鈔版版式特征、內容等與史料記載大體吻合,應是南宋時期官府用來直接印制關子鈔票的實用鈔版。東至關子鈔版發現地安徽省的歷史考古、錢幣學界的研究人員大多持這種觀點。 第二種觀點,認為東至關子鈔版是“試樣雕版”,而非真正的實用印鈔版。已故的我國著名紙幣收藏研究專家吳籌中先生即持這種觀點,他認為該鈔版是用來翻鑄實用關子鈔版的雕母版,是專門制作呈送皇帝及印鈔管理部門審核批準的試樣版,待獲敕準后再以之制模,然后翻鑄成真正印鈔用的銅質鈔版。 第三種觀點,認為東至關子鈔版是南宋時期民間不法分子模仿私制的偽鈔印版,用來印制偽造假鈔牟取暴利。持這種觀點者指出東至關子鈔版在材質、紙幣印刷管理等方面與史籍記載有些出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