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了秦國兼并六國統一貨幣的半兩錢銅范 |
發布日期:10-08-05 08:17:5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西安晚報 作者: |
![]() 秦半兩錢銅范 不久前筆者見到一件秦半兩錢銅范,為鏟形,經測長245毫米,寬137毫米,厚8毫米,重1.8公斤。范正面的鏟形首端為主澆鑄槽,主槽的下端分叉出兩道分澆鑄槽,槽內分列方孔圓形半兩錢型模27個。錢形直徑25~26毫米,穿寬10毫米。錢文“半兩”“兩”字穿左、穿右分布,系陰文小篆書,“半”字下一橫與“兩”字上一橫較長,與其各自上、下橫筆基本等長。“兩”字從兩個“人”的上筆也較長。這些特征有別于先秦半兩文字上的繁筆、簡筆和西漢半兩的“兩”字從“入”字,結合形制特點,筆者認為,它應是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后的秦半兩錢銅范。范背面有菱形凸起網狀加強筋。而中間上下耳已斷。盡管如此,它見證了秦國兼并六國以后統一貨幣的全過程,極為彌足珍貴。 秦始皇半兩錢,是在先秦圜錢基礎上后期演變而來的外圓內方形制,“半兩”二字為小篆書寫,秦統一六國后,下令將這種叫做小篆的字體,作為全國統一標準文字,即“書同文”的命令。因而“半兩”二字書寫得極其規范,相傳為李斯所書,錢文線條勻細,剛中帶柔,精熟奇絕,點畫皆有法度。值得一提的是半兩錢這種外圓內方的形制模式,在實際使用中,肯定比刀、貝、布等錢形優越。 筆者認為,秦始皇之所以采用方孔圓錢,是他的皇權思想和一統天下的豪氣表現,古人有“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先秦諸子著述中經常提到:“天道為圓地道為方,法天象地”便可牢牢統治萬世江山。把這種思想用到錢制上,就是外圓以象天,內方以象地,天覆地載于一錢之中,象征君臨萬方,皇權至上,萬宇一統,皇帝乃天之驕子,替天行道,皇權就是天命。這樣把天命、皇權巧妙地融于一體,投影到錢幣形制上,外圓內方就成了天命皇權的符瑞。另外,從其實用和審美觀看,銅錢造成方孔圓形,主要是為了使用方便。因為圓形錢使用時易于攜帶,還可以減少周圍磨損。另一方面圓形錢剛鑄造時,輪廓不整齊。為了使周邊整齊,必須修挫,如果逐個修挫很費工,于是工匠們就想出在錢的當中開個孔,將若干錢貫穿于方形鐵棍上,一次便可挫成許多,如果孔是圓形的,就會來回轉動影響修挫。所以千家駒、郭彥崗在《中國貨幣發展簡史和表解》一書中說:“方孔錢,可以減少錢身的周轉磨損,又可以貫穿起來。”由此可見,秦半兩的方孔圓錢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