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鐵錢惹的禍——咸豐年間福州的“鐵錢風潮”(葉真銘) |
發布日期:12-07-18 08:15:0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葉真銘 |
,避而不見。民眾群情更加激憤,拆壞督署轅門大門、二門,擁入大堂。總督王懿德翻墻躲入馬廄。群眾尋總督不得,遂遷怒建議行用大錢、鐵錢的致仕尚書廖鴻荃,直奔廟巷(今妙巷)廖府問罪。當搜抄廖府查出囤積的銅錢一千余貫時,憤極的民眾將廖家搗毀,并痛毆廖鴻荃致重傷。緊急關頭,閩省諸官員匆忙請福州將軍東純出面調停。東純字紫來,杭州旗人。其雖系旗人,但為人慈祥敦厚,且平日亦反對行用鐵錢,因而在群眾中尚有一定威信。東純來到督署當即向群眾保證兩件事,一是從次日起行用銅錢作價交易;二是百姓隨時可以10:1的比率拿鐵錢向官府兌換銅錢。一場來勢洶洶的金融風潮總算平息下來。
但民間拒用鐵錢,寶福局咸豐鐵錢從此大量積壓。到了咸豐九年(1859年)七月,寶福局倉庫已積存無法行用的鐵錢12萬串。時值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天津防務吃緊,朝廷向各地征集捐輸軍款糧餉。閩浙總督王懿德與福建巡撫慶端認為廢物有了可以利用的機會,于是以捐輸軍餉為名,建議將寶福局積壓鐵錢充餉運赴天津一帶行使。在清廷未批準前,即擅自委派調防天津的水師戰船四艘,勻搭袋運鐵錢六萬串,解赴天津行使,其余六萬串另雇商船運天津。然而當這批鐵錢運抵之時,天津一帶民間也已不行用鐵錢,因此運到的寶福局鐵錢只能作為廢鐵堆放倉庫無人問津。20世紀80年代以來,天津地區多次出土數量驚人的寶福局咸豐鐵錢,總數多達數十噸,為這批鐵錢的下落提供了有力證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