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伯華
---評馬定祥有關平靖大錢之說
關于著名的《 平靖勝寶背興漢滅滿當千》錢,在《古錢大字典》中定為真品,而且錢幣大師戴葆庭曾收藏此錢一枚,并于一九五九年,戴葆庭先生將所藏一百一十九枚太平天國珍稀錢幣,捐贈給中國歷史博物館,其中就包括這枚‘平靖勝寶興漢滅滿當千’,并因此受到國家文化部的嘉獎。
應該說這枚錢幣本來是已有定論,可是自從馬定祥先生在1983年出版了一本《太平天國錢幣》[見附件1]后,這枚錢就成了一枚有爭議的錢幣了。一般來說,多數人總是相信權威的。世人根據馬先生編撰的一些理由,把這枚錢打入了假錢行列,可悲的是作為教材的《中國錢幣》一書的編寫者也毫不猶豫的引用了馬的結論,于是這枚錢就成了徹徹底底的假錢。
那么我們就先來看看馬先生的說法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首先馬先生說“筆者回憶(筆者--馬先生自稱),這類平靖當千大錢,較早出現的一枚是在公元1938年前的杭州市……筆者先后所見已不下十品之多。因此疑點愈來愈多。后來經過兩地調查研究,疑問終于揭曉,前者大都是昔年住于紹興寶珠橋下倉橋街的銅匠名叫金寶的父子倆所造;后者大都是南京泮池書社張某所造。”
這里,請大家注意“1938年”這個年份:
1。 在這一年《古錢大辭典》編著完成并出版(該辭典開始編于1936年);
2。 在這一年:馬定祥22歲;戴葆庭43歲;丁福保64歲[見附件2]。也就是說此時丁福保已是花甲老人,是中國泉幣學社社長。戴葆庭正值壯年,丁聘請戴為編著《古錢大辭典》、《歷代古錢圖說》二書的顧問。丁戴二人在當時是 為錢幣界公認的錢幣大師,而此時的馬先生還是一個毛頭小伙,只不過是泉幣學社的一名小兄弟,還沒資格參與這兩部古錢名著的編寫。
馬說在1938年,就見過這枚錢“已不下十品之多”,據此推理,丁戴二人也應見過,他們在編《古錢大辭典》時不會一點也不考慮這些情況,難道不顧事實,把《平靖勝寶背興漢滅滿當千》錢定為真錢嗎?這顯然在邏輯上說不通。而如果丁戴二人當時不知道馬所說的這些情況,那么當時作為錢幣學會一個剛進門的小成員的馬先生為什么不大膽進言,直言《古錢大辭典》有誤呢!為什么非要等到1983年才來指出這個“錯誤”呢?這使人不得不想到是否這位馬先生有什么難言之隱?我猜想如果馬先生所說是事實的的話,那么丁戴二位錢幣大家絕不會就像馬說的“想當然”,把一枚“假”錢輕易入譜并定為真品。再說丁戴二人在當時是錢幣界為大家都認可的錢幣大師,也不可能連一枚“新造的”假錢也認不出來。馬之所以要等到1983年再說,是要等到丁戴二人都不會說話的時候再說,因為這時丁戴二人再也不會說什么了!
再者,馬先生又說“前者大都是昔年住于紹興寶珠橋下倉橋街的銅匠名叫金寶的父子倆所造;后者大都是南京泮池書社張某所造”。請問其馬先生這么說其根據何在?馬是和誰一起去調查的?有誰來證明馬所說事情是真實的?有當年的調查記錄嗎?當時的泉幣學社每次會議都有記錄的,對于這樣的大事,馬先生費精又費神還要費錢幾次三番到處調查,難道就沒有留下一丁點兒記錄作為依據嗎?為什么一丁點兒都沒有留下呢?再說,對于這樣的大事馬為什么在1938年不說?甚至在而后的幾十年間也不說,非要等到45年后的1983年才說呢?而且是光憑馬某人的回憶,其他毫無一點真憑實據。假如有人說馬先生的說法純屬編造的話,好像也不是毫無一點道理。
然而馬先生生還覺得自己說那枚 “平靖勝寶背興漢滅滿當千” 錢是假錢的理由不怎么充分,于是另又提出了三點理由[見附件1]。
其中第一條說“太平天國文物中有一印章,文曰:“ 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國禧天福武正軍政司”。其中“ 禧天福”三字,原是天朝的一種世爵稱謂,這種爵位的府內,分設文軍政司和武軍政司,正副主官各一。而造偽錢者自作聰明地將其中“的禧”字改“為禱”字,詎知大成國并非信仰上帝一神教的,不“用禱天” 且武正軍政司應分讀“ 武正、軍政司”,造偽錢者不明史實,把它分作武正軍。但天朝并無此一軍制,可謂弄巧成拙,反而露出破綻。”
我們就此來分析一下,按照馬先生所說,當年造假的是杭州一位工匠和南京的一位張某應都是一介平民,試問他們當時如何能看到太平天國文物呢?他們能見到馬先生用來作為依據的那枚“印章”嗎?他們又有多高的文化水平能編造出“禱天福”“武正軍“這樣的詞匯?以筆者拙見,只有那個時代和那個時代的人才能熟悉和使用這樣的詞匯。正如文革時期的專有詞匯只有經歷文革的那些人才熟悉一樣。
至于說“大成國錢幣是沒有紀值的,更不會有“ 當千”的大錢。如果真有當千大錢,按理還或有當五十、當百、當五百等真錢的發現,但均未見。”這種說法好像很有道理,但只有仔細一想,目前發現的大成國錢幣是沒有紀值的,但不能就反過來說大成國不會有“ 當千”的大錢,正定理成立,逆定理不一定成立。道理很簡單,因為社會上有當千的大錢。
我們再來看看馬先生提供的南京紹興和杭州三地所造的假錢,其錢文如出一轍,簡直看不出有何差異。試問,他們在造假時用的是同一個錢模嗎?他們是事先合謀商量好了的嗎?否則他們造的錢怎么能那么相似,看不出有什么不同,幾乎一模一樣!請問,這難道是偶然的嗎?
顯然,馬先生講的故事似乎有點太動聽了。
至于錢幣的材質,在那個時代是金銀銅鐵都可以用來鑄錢的,這是人所共知的。
關于《平靖勝寶背興漢滅滿當千》錢于的真假問題除了丁福保戴保庭認可外,我還提供以下兩條信息作為補充:
第一。 戴葆庭在編寫他的著作《珍泉集拓》時,把《平靖勝寶背興漢滅滿當千》錢收入錢譜是接受了有關專家的意見,由此可知除戴大師以外,還有這些 “有關專家”對此錢也是認可的。
第二。 大家都知道古泉收藏大家陳達農先生。在2005年秋中國嘉德為陳達農錢幣藏品舉辦了專場拍賣會,推出拍品300余項。,他的著作有的《古錢學入門》《淙淙泉聲》《達農泉集》。
在《古錢學入門》一書中,他作了一首《中國古錢幕文歌》,其中有這么幾句:
平靖分五營,前營勝后營
左營勝右營,中營勝篆中
常勝御林軍,千秋各自明
當千武正軍,煊赫俱威名
由“當千武正軍,煊赫俱威名”兩句可以看出,陳達農先生對《平靖勝寶背興漢滅滿當千》錢是認可的。應該指出的是這本《古錢學入門》是2001年出版的,就是說在《太平天國錢幣》出版八年后,陳達農先生依然對《平靖勝寶背興漢滅滿當千》錢給予高度評價,可見陳達農先生對馬定祥的說法采取了蔑視的態度。
另外199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由蘇曄劉玉榮二位編 著的《古幣尋珍》一書對《平靖勝寶背興漢滅滿當千》錢也給予了肯定。
第三:從現在已發現的《平靖勝寶背興漢滅滿當千》錢的材質來看,多種多樣,有銅質的,銀質的,鐵質的,鎏金的,另據一位網名叫八桂景明的網友在他的一篇博文中說“大成國之錢幣中。最奇的錢幣就是一枚特大型錢幣。[當千。上書反滿復漢的口號。金質]。”所有這些,遠不是所謂的南京紹興和杭州三地造假者所能做的。
綜上所說,可以說對《平靖勝寶背興漢滅滿當千》錢持認可態度的人多,而持否定態度的僅馬一人而已。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平靖勝寶背興漢滅滿當千》錢是客觀存在的,就是說不能否認歷史上有過此錢。
但要指出的,也不是現在發現的《平靖勝寶背興漢滅滿當千》錢都是真錢,民國時期假造的可能也在其中。
最后,還想說一句,至今所發現的《平靖勝寶背興漢滅滿當千》錢數量很少,因此我猜想他可能不是一枚行用錢,而是大成國的信錢或者是用來象征身份的錢。不過,這僅是個人的猜想而已。
下面是搜集到的各種材質的《平靖勝寶背興漢滅滿當千》錢圖片。其中泉海密探網友所藏銀質《平靖勝寶背興漢滅滿當千》錢,從包漿來看,時間應早于民國,民國時期銀幣的包漿達不到這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