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為農歷丁酉年,是我國傳統的生肖雞年。雞是十二生肖中的第十位。十二生肖產生于漢代,其實,雞的形象早在三星堆時期就出現過,圖1的青銅雞即出土于四川廣漢三星堆,其高14.2厘米,這件作品比較寫實,又以夸張的手法突出表現雞的頭部大而圓的眼睛和渾圓的嘴,具有漫畫似的幽默感,在與尖棱頂冠的對比中尤能顯現充滿靈氣的神情。其實,中國人飼養雞的歷史有五千多年。湖北京山縣出土的陶雞,經過測定就是五千年以前的作品。
而圖2是陜西米脂縣黨家溝漢墓出土的漢畫像石。兩神坐在仙山上,《中國畫像石全集》釋為:“牛首東王公”和“雞首西王母”。
花錢源于漢代,是人們自娛自樂的一種玩錢,花錢中的字文圖案千姿百態,各具姿容,稱它為古代“銅版畫”并不過分。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花錢中的銘文和圖像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神話故事。對花錢的研究,其實也是探索并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方式。而雞的形象就經常出現在花錢當中。其實,花錢中豐富的內容,是各代民俗民風的縮影;吉祥的內涵,代表著古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而十二生肖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一種,如圖3即為十二生肖背龍鳳,直徑10.5厘米,此花錢尺寸巨大,做工精美、大氣,背面是四神中的龍和鳳,莊重靈動,意味著天地聯通的神靈,正面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而雞就在其中。
其實談十二生肖,中國最初的歷法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種符號,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種符號,偶與偶、奇與奇搭配計算年、月、日、時,前者稱天干,后者稱地支,將十二生肖配十二地支以及又與陰陽五行相配十二生肖產生后,大約經歷戰國、秦、西漢幾代。直到東漢元和二年(85)才用政府命令的形式固定下來,在太原北齊婁睿墓(武平元年,公元570年)壁畫中,發現十二生肖形象。該墓頂部是天象圖,再下一周便是十二生肖圖。婁睿墓壁畫中十二生肖的位置是在天像之下、雷公之上,可見十二生肖也是一種天神,也可保護主人死后靈魂升于空幻境界。這一點與后來將十二生肖作為厭勝避邪之物是一脈相通的。而雞的形象就在其中。
圖4為明代十二生肖八卦背毒蟲花錢,直徑7.3厘米,厚度3.9毫米。十二生肖活靈活現,配合著道教的八卦圖樣,體現出十二生肖在道教思想中的重要性,同樣,雞也在其中。
圖5為宋代香花供養背星官生肖雞,直徑3.32厘米。
圖6為宋代萬國佛陀本命星官雞花錢,直徑4.35厘米。此花錢文字規整,動物與佛像為高浮雕,形象生動。
宋代道教盛行,道教中人創造了“本命”說,凡本人出生年時都在六十甲子的干支之中,叫“本命元辰”,也叫“本命年”。道教還將六十甲子星宿化,六十甲子成為六十尊元辰星宿神,并塑像在廟宇中供奉,讓人們頂禮膜拜,祈求幸福。十二地支屬相稱“十二元辰”,考古學上稱“十二支神”,我國六朝至唐宋墓葬中有石刻神像及陶俑等出土。宋元時期又稱“本命元神”、“本命星官”,“十二元辰”在明代的神話傳說中也是天上神仙,能祛邪降福。《西游記》中曾寫道:“玉帝即派四天王,協同李天王并哪吒太子,點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帝、四值功曹等,布下十八架天羅地網,下界來捉那妖猴”。宋元時期吉祥錢盛行,道教中人分別鑄造了十二枚“本命”吉祥錢,按十二地支分配十二屬相成一系列。面鑄“本命星官”、屬相及地支文字,背鑄道家符。十二枚吉祥錢上有十二個本命星官,民間按各人屬相取以佩戴,以祈求平安吉祥。傳世所見“本命星官”吉祥錢有以下幾種類型:錢面穿右一星官,穿左一動物(生肖),穿上牌面書“本命星官”四字,錢背道家符或“福德長壽”四字;錢面穿右一星官,穿左一動物(生肖)或多一鶴,穿上牌面“(地支字)生”,背面道教符;錢面穿右一星官,穿左云彩中一動物(生肖),背“福壽延長”四字并道教符;錢面穿左一星官,穿右一生肖動物并地支字,背道教符;錢面右一星官,穿上一生肖動物,穿左一龜一鶴,背海波并有篆書四字。
宋元后期,十二個“本命星官”錢分別鑄造似乎覺得麻煩,此時出現了一種錢面“本命星官”像,背鑄十二地支及十二屬相的吉祥錢,將十二個屬相合在一枚錢上,不同屬相的人都可用。這類“星官”錢制造精致,星官道貌仙骨,風姿飄逸。但這類錢在星官的旁邊出現了一龜一鶴,究其來歷,龜鶴比喻長壽,供養本命星官錢的目的是祈求長壽,故在此類錢上增加龜鶴,亦是很自然的事情。“星官”錢隨著時代的推移,人們思想信仰等的改變,錢上除出現龜鶴之外,又出現了蛇。龜蛇合體在當時成為一種降魔祛邪的吉祥物,稱“玄武”,有時代表神界的“玄天上帝”,處處可以用上。
再有一種“星官”錢,錢面左女右男兩星官,穿上牌面“本命”兩字,穿下一虎形。錢背穿上“福”字,穿下一鹿(諧祿)。此錢和大多數“星官”錢不一樣,錢面兩星官和“長生保命”吉祥錢相似,虎形除此錢外未見其他動物。背面“福祿”在“本命星官”錢上也不多見,一般星官錢背面是道家符 或者是十二支文字及動物生肖圖像。可見“本命星官”錢亦隨著時代的流失,脫離了原有的規范,為人們的喜愛所改變而有所“創新”了。下面幾枚花錢正是反映了上述內容,而這一枚花錢實際上還表現出佛教與道教思想的融合。
圖7為宋代龜鶴齊壽背本命星官雞花錢,徑5.49厘米,制作精美。
圖8為宋代香花供奉本命星官雞花錢。
圖9為宋代“福德長壽”背本命元神雞花錢。
圖10為元代本命星官雞花錢,徑5.72厘米。
在中國民俗喜慶活動中,吉祥圖案被人們寄托良好祝愿,渲染喜慶氣氛,美化家居,贈人以禮,祈福致祥。一幅幅吉祥圖案流傳著一個個美麗的傳說,一幅幅吉祥圖案帶來一家家的歡樂。
吉祥圖案在表現手法上多種多樣,有一種是利用漢字的發音有很多字的字音相同或相近來表示一定的含義。如:蝙蝠的“蝠”與“福”;喜上眉梢,用喜鵲的“喜”;梅花的“梅”與“眉”;綬帶的“綬”與“壽”等。由于雞和“吉”利同音,所以民間利用雞來表達吉祥如意。圖11和12都具有這種含義。
圖11為宋鑄“五行大布”合背雞花錢,直徑2.56厘米。
圖12為民國功名富貴生肖雞花錢。
它們的寓意都應該和吉祥如意有關,由于民間追求這個寓意,因此它們的制作也都非常精美。
雞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對人類精神生活產生了深刻影響,形成了特色鮮明的“雞文化”,一種動物文化能具有如此之大的普泛作用則十分少見。在花錢、漢畫像石、銅鏡以及瓷器字畫中就充分地體現出這一點,我們從花錢、漢畫像石、銅鏡、國畫、瓷器等中可以看出雞文化的社會形態、宗教信仰、藝術構想,從中表現出民間生活各個方面和奇思妙想的神話。因此,它是我們民族文化傳統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值得我們去研究。在世界風云變幻的年代中,不由得想起毛主席的詩詞“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這也是對雞形象的贊賞。
來源:收藏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