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泉園丁


北魏,東魏、西魏,之后的北齊、北周,是為北朝。北魏的太和五銖和永安五銖在五銖錢的鑄造工藝上基本達到了頂點。常平五銖的鑄造與北周幾乎同期,其工藝并不輸于北周三大美泉。北朝這一段歷史時期,及至北周為隋朝的建立奠定了政治、經濟和文化基礎,也為隋唐通寶錢幣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常平五銖 常平五銖是 北齊文宣帝(553~559)時期。 面文篆書“常平五銖”,直讀,文字流暢優美、版式劃一,“平”字上橫與面穿下郭合一。“常平五銖”由于采用了當時的銅母范疊鑄技術,鑄造非常精良,文字流暢優美、版式劃一,設計和鑄造都極為考究,是中國錢幣歷史上最精美的幾種錢幣之一。常平五銖沒有脫離“五銖錢制”,但是卻為《北周三品》錢幣的出現開了先河,而呈現出五等錢幣制度的特征。
一、大型常平五銖,背日月北斗七星。直徑32毫米,厚度2.2毫米,重量10.8克。








五、常平五銖大小不等,顯然是一個系列的等級錢幣制度,但是它沒有脫離以銖為貨幣單位。

從常平五銖的錢幣形態上分分析,早期的常平五銖鑄造工藝是很粗糙的。從小型合背錢可以看出。小平五銖錢的制作就很工整了。大型常平五銖錢的正面錢文和背文鑄造工藝就很精湛,基本反映了中國古代錢幣鑄造的最好水平。
從五銖錢的大小不等,我們可以這樣認識,常平五銖一定是,五銖、十銖、二十銖這樣的錢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