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


黑龍江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禁止流通銀樣幣,背面湖北龍。應為1896——1898年中間,由湖北銀元局代鑄銀元樣幣。
光緒八年(1882年)吉林造幣廠,已經試鑄成功廠平一兩銀元的14年后,光緒十五年(1889年)廣東造幣廠已經試鑄成功光緒元寶“七三反版”銀元并正式申報朝廷的八年后(1896年)黑龍江省將軍決計申報銀元自行鑄造大略。因為,外省紛紛建廠鑄造銀元已成大勢。朝廷只能屢次委婉拒絕,強調鄰省“搭鑄”。黑龍江省其實是邊請,邊干。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6月),在德國機器已經運到的情況下,黑龍江將軍壽山才于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5月)向朝廷奏文“黑龍江購到機器,自鑄銀元,以資流通。”1900年奏文已經與最初“協餉”的說法迥異。其實,屆時全國已有至少21個造幣廠,并有產品投入市場流通。
嗣后,存有黑龍江七錢二分和三錢六分版的黃銅樣幣(見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銀幣圖錄》96頁)。時間約在1896——1897年間。
然后,黑龍江省又先后委托奉天、天津、安徽造幣廠試鑄了直徑39毫米,重量在25.7克左右,楷書七錢二分銀元。之后,又由魯爾智。喬治簽名試制了楷書黑龍江庫平一兩光緒元寶,直徑約43-45毫米,重量在27.1-34.2克之間。(詳見天津古籍出版社:《中國銀元圖集》。時約庚子之亂(1900年)前后。
1900年5月以后,黑龍江自鑄黑龍江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已經正式投入市場流通。


這無疑是上個世紀初的黑龍江二位將軍壽山和恩澤,守土有責,發展龍江經濟的金融成果。
作者:北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