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殼內出現酷似中華第一龍圖案 |
發布日期:10-11-11 08:50:0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漢網-武漢晚報 作者: |
黃先生發現的蚌殼龍圖騰造型 濮陽出土的龍圖騰造型 據大河報報道 9日,濮陽市民致電本報稱自己在出土“中華第一龍”的濮陽縣西水坡西南側游玩時,在被挖掘的古城墻土坑里發現許多蚌殼,當他將部分蚌殼取出后,竟驚訝地發現,其中一蚌殼內竟出現酷似“中華第一龍”的圖案,且凸出部分并無人為粘貼痕跡,渾然天成。 據黃先生稱,11月6日上午,因特別喜愛收藏和旅游,他和朋友駕車來到濮陽縣西水坡南側的古城墻下玩耍,在行至西南角一處因取土造成的大土坑時,他發現土坑內有不少蚌殼。他撿起來一部分蚌殼,一一查看,這時,他突然發現一蚌殼內有一被土掩蓋的物質,經清洗,竟出現一條龍的圖案。 黃先生說,撿蚌殼處距離1987年出土的“中華第一龍”處僅有數百米之遙,而“中華第一龍”完全是由蚌殼堆砌成的圖案,不知二者是否有關聯。為解開心里的疑問,黃先生決定向媒體求助。 “蚌殼內出現龍的圖案,的確非常罕見。”對此,濮陽市一文物研究者稱,迄今為止,全國尚未發現在蚌殼內自然生成的龍形圖案。如果該蚌殼中的龍形圖案經鑒定屬自然生成,這不僅成為生物考古界專家學者無法解釋的一個謎,更會使濮陽再次成為考古界關注的焦點。 9日9時許,參與濮陽西水坡“中華第一龍”出土挖掘的主要人員、著名歷史文化專家、濮陽市龍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孫德萱在看罷該蚌殼照片后稱,23年前,濮陽縣城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發現的“中華第一龍”的確是用蚌殼擺塑而成的,其龍圖案昂首、弓身、長尾,前爪扒、后爪蹬,狀騰飛,后經國內考古專家對蚌殼進行鑒定,距今約6400年,上下誤差不超過150年。 孫德萱說,從黃先生撿到的蚌殼看,應屬于帆蚌,初步從該蚌殼內龍圖騰造型看,應該與西水坡出土的“中華第一龍”蚌塑龍不屬同一個時代,應系后世龍圖騰。蚌殼內出現龍圖騰造型,極可能是人為因素,但結果還需考古專家專業鑒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