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投資客落黃金陷阱 |
發布日期:08-08-04 15:07:05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1萬元可以買100萬元的黃金,委托代理人直接在境外交易?隨著近年來波瀾起伏的黃金行情,打著“高杠桿”“炒外盤”旗號的地下炒金死灰復燃。
然而,許多夢想“一夜暴富”的投資客因為不理性地選擇了地下炒金這類非法經濟活動而跌落“黃金陷阱”,損失慘重。有關部門因此嚴重警示投資者:要做理性“金民”,勿讓貪念釀成財禍。
非法炒金騙案頻發
地下炒金,俗稱“炒外盤”。近年來,涉及巨額資金的違規境外炒金、地下炒金案頻發,令無數投資客欲哭無淚。
今年4月在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的上海聯泰案,被稱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地下炒金案”,涉案金額達到上百億元,700多名“炒金客”受害于貪欲。甚至有些并沒有黃金投資知識卻懷著“黃金夢”的投資者,幾個月內即迅速“蒸發”數十萬元積蓄。
隨后,又一家非法招攬投資者的機構——億高黃金也被上海市公安機關依法查處。借著黃金牛市的東風,億高黃金在短短一年中竟招攬到高達4000多萬元的散戶資金,這些散戶多數虧損出局。
這些接連告破的黃金大案,無疑在向人們釋放出一個強烈的警示:打著“高杠桿”“炒外盤”等極具誘惑力和迷惑性旗號的境外炒金、地下炒金,表面上是一本萬利的“煉金術”,其實只是令投資者血本無歸的“黃金陷阱”。
地下炒金的“吸金大法”
根據有關部門透露的此類案件資料,這些地下炒金公司采用的手段大多類似,首先是將自身“喬裝打扮、華麗包裝”,搖身變為注冊在境外的專業黃金投資咨詢公司,并在各種渠道發布“黃金投資專業信息”、投資建議,騙取投資者的信任。
專家指出,在這些案件中,大量非法地下炒金公司根本不具備從事黃金期貨交易的資質。而利用“高杠桿”交易作為誘餌,騙取投資者的保證金、傭金、投資差價等,才是他們真正擅長的“吸金大法”。
上海大陸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黃金投資專家李迅分析,境外炒金的違法交易手段大體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境外機構在內地設立辦事處,把客戶的保證金通過地下錢莊兌換成外匯,在境外進行期貨交易。第二類是炒金公司非法侵占客戶保證金,用公司自己的戶頭在境外炒金,而一旦出現虧損就利用各種手段轉嫁給客戶。第三類最為兇險。這類地下公司根本就不參與任何交易,直接提供給客戶虛擬賬戶,逐漸讓他們在公司設置的程序里“內部對沖”,漸漸把本金“輸光”。
在聯泰黃金案中,該公司對外宣稱,能根據紐約等地的黃金期貨市場報價,在境外給客戶代理黃金交易。
“其實聯泰收取客戶的保證金,一毛錢都沒有在境外正規期貨交易市場上交易過。”據知情人介紹,聯泰根本不參與什么境外市場的交易,而是把客戶買單和賣單進行配對,“內部對沖”。
也就是說,客戶的巨額保證金并非像他們被告知已“輸”了,而是被聯泰公司用種種伎倆“吞”了。因為資金始終處于內部運轉的局面,不可能“輸”在市場上。
做理性“金民”規避騙局
從根本來說,地下炒金就是一個被莊家制定規則的不公平賭場,看上去很美,卻隱藏殺機。在聯泰、億高等“黃金騙局”中,逾千名投資者由于缺乏投資常識和受到貪欲之害,最終蒙受損失。已退休的張女士從2004年8月開始參與聯泰公司的“炒金”交易,先后投入114萬元保證金,到2006年3月,被全部“蒸發”。
李迅指出,參與地下炒金的投資者,很多人受騙上當的真正原因就是無法抵御一夜暴富的貪欲。上海靜安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張婷指出,由于我國法律法規不保護地下炒金、變相黃金期貨交易,因此,即使是在案件被查處后,參與非法經營的資金將依法被沒收,受害者也無法討回自己的“血汗錢”。
專家指出,隨著我國黃金交易市場化進程步步推進,除了黃金飾品可供自由買賣,我國還陸續推出了投資類金條、銀行紙黃金、銀行掛鉤理財產品、黃金股票等相關投資產品。在今年初又適時推出黃金期貨產品,進一步完善了黃金市場體系,投資者實際上對于黃金投資產品已有較豐富的選擇,但是地下炒金的“惡之花”還在悄然滋長。對此,除了有關主管部門加強監管、加大打擊力度,更要求投資者樹立理性投資觀,最核心的還是要拋開貪欲——因為,天上永遠不會掉黃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