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網絡摘抄后稍加改編而成,向原作者致敬)
一、什么是“熒光”?
熒光,又作“螢光”,是指一種光致發光的冷發光現象。當某種常溫物質經某種波長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線或X射線)照射,吸收光能后進入激發態,并且立即激發并發出比入射光的波長長的反射光(通常波長在可見光波段);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發光現象也隨之立即消失。具有這種性質的反射光就被稱之為熒光。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常廣義地把各種微弱的光亮都稱為熒光,而不去仔細追究和區分其發光原理。
物質經過紫外線照射后發出熒光的現象可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自發熒光,如葉綠素、血紅素等經紫外線照射后,能發出紅色的熒光,稱為自發熒光;第二種是誘發熒光,即物體經熒光染料染色后再通過紫外線照射發出熒光,稱為誘發熒光。
二、紙幣上的熒光是什么熒光?
應該屬于誘發熒光,這要從紙幣的油墨防偽技術上來分析。油墨是印制鈔票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具有防偽性能的油墨一般稱安全油墨或防偽油墨。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有色熒光油墨
用這種油墨印刷的圖案在普通光線下看是一種顏色,但在紫外光照射下會看到它發出明亮的熒光,甚至呈現出另一種顏色。有色熒光油墨一般應用在鈔票某一個固定的位置或某種花紋圖案上。
2、無色熒光油墨
這種油墨的印刷圖案在普通光下是看不見的,而在紫外光下可看見發出明亮的熒光。如第五套人民幣各面額紙幣上均使用了這種油墨。
3、磁性油墨
磁性油墨的應用歷史較悠久,但多是做為一項定性指標。現代鈔票多將磁性油墨做為一項定量檢測指標用于機讀,同時也增加了偽造難度。
4、光變油墨
光變油墨采用了一種特殊的光可變材料,印成圖案后,隨著觀察角度的不同,圖案的顏色會出現變化,由一種顏色變為另一種顏色。如第五套人民幣100元、50元紙幣正面右下角的面額數字即是使用光變油墨印刷的。
5、防復印油墨
用彩色復印機復制鈔票時,這種油墨印刷的圖案會發生顏色變化,致使復印出來的色調與原來票面上的色調完全不同。如日元上就使用了這種油墨。
6、紅外光油墨
紅外油墨印刷圖案在普通光下,能看出來有顏色,但用紅外光儀器觀察時則無顏色。
7、珠光油墨
珠光油墨印刷圖案隨觀察角度的不同會出現明亮的多種金屬光澤效果或彩虹效果。歐元和日元采用了該項技術。
三、紙張的防偽技術
紙幣的防偽首先從紙張開始。制作鈔票專用紙張的主要原材料是棉纖維和高質量的木漿,而且未添加增白劑,因而鈔票紙本身沒有熒光反應。但是,鈔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