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與牡丹花 |
發(fā)布日期:09-04-03 08:59:30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 作者: |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河南省第27屆洛陽牡丹花會、2009世界郵展將于今年4月10日在洛陽隆重開幕,錢幣、郵票市場上成套的飾有牡丹花的人民幣,給了不少人一個驚喜:人民幣上也有美麗的牡丹花! 牡丹花又名“洛陽花”,是我國傳統(tǒng)名花。它栽培歷史悠久,南北朝時已成為觀賞植物,唐代始盛長安。民間相傳:武則天稱帝后,在冬日里下詔書,要百花盛開,為她慶典。“時至眾花多開,唯牡丹不從。”武則天一怒之下,貶牡丹到洛陽,這就是后來“洛陽牡丹甲天下”,并取名“洛陽花”之因。牡丹雍容華貴,被人們譽為國色天香的“花王”。洛陽牡丹的來源,最早記載見于《海山記》中“隋煬帝辟地二百里為西苑。詔天下進花卉,易州進二十箱牡丹”。我國古代,牡丹價格昂貴,買花賞花的多為帝王將相、豪富人家,平民百姓很難與其結緣。正如白居易詩云:“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悟。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現(xiàn)如今,牡丹已經(jīng)成為我國各地廣泛栽種的優(yōu)良庭園花卉,主栽區(qū)為河南洛陽、山東菏澤等地,數(shù)百品種遠銷海內外。 牡丹花與人民幣結下不解之緣,始于上世紀60年代。那時發(fā)行的人民幣票面上有花草圖案的寥寥無幾,而雍容華貴、國色天香的牡丹卻多次在其上顯露芳容。 我國已發(fā)行的人民幣紙幣中,1962~1972年間陸續(xù)發(fā)行的第三套人民幣共有7種面額9種版面,背面圖案有花卉兩種,牡丹占其一。如1965年的10元面額紙幣,正面為各族人民代表步出大會堂,背圖主景為天安門,兩側均為牡丹花。1987年4月陸續(xù)發(fā)行的第四套(1980年版)人民幣,共9種面額9種版面,其中4種有花鳥圖案,10元票正面即是“鳳凰牡丹”圖,又稱“彩鳳獻瑞”或“鳳戲牡丹”;ㄍ跖c鳥王出現(xiàn)在一起,寓意吉祥如意和富貴榮華。 目前我國市場上流通的硬幣共有34種,除各種流通紀念幣外,常見到的有1957年以來發(fā)行的1分、2分和5分面額的輔幣,以及1992年以來發(fā)行的1元、5角、1角硬幣。其中1元面額的為鋼芯鍍鎳硬幣,正面圖案為國徽,背面則是牡丹花。 在我國紀念幣家族中,人行發(fā)行的彩色紀念幣已成為中外錢幣收藏家、愛好者的摯愛之品。如全套一枚的以牡丹花為主圖的面額10元彩色紀念幣——“國色天香”紀念銀幣。該幣正面主圖為長城、國號和年號,背面主圖為“國色天香”幣名及“10元”面值名稱。一束瑰麗多姿的牡丹花及一只象征吉祥幸福的錦雞凸現(xiàn)于幣面,給人以歡樂明快的印象。該幣重一盎司,直徑40毫米,純度99.9%,發(fā)行量共10萬枚,在新加坡特制,屬溢價發(fā)行幣種,市場上表現(xiàn)出不俗的價值魅力。價格最高時達280元一枚。 人民幣是我國境內唯一的法定流通貨幣,牡丹花與人民幣的有機融合,相得益彰,為海內外人士所珍愛,尤其是成套的1元硬幣及彩幣,已成為慕名洛陽牡丹花會及世界郵展的旅游者和集幣愛好者的摯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