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紙幣生產地可能是世界上最早期的紙幣廠 |
發布日期:10-11-23 08:45:4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今日早報 作者: |
了解南宋會子紙局的正確位置。
所幸,800多年前另一部古書《咸淳臨安志》有一張現存最早的南宋《西湖圖》,從《西湖圖》中,當年會子紙局應是靠近南山路、西山路和虎跑路三路交叉口的南山路以北一側,即今花港公園南門附近的一座兩層樓式建筑(現今是一片小叢林),它的西面現在為花港飯店,南為太子灣公園,北為花港觀魚景區,東為小南湖。 “會子紙局”遺址北面正是“集賢堂”古跡,目前,該處與其他50處“有經典意義的人文遺跡”,正在西湖西進工程中被重新恢復,“集賢堂”改稱“先賢堂”。然而“會子紙局”,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文化遺跡,卻被漏掉了。 實物遺存缺乏 至今難知宋代紙幣真貌 屠燕治介紹,在杭州南宋紙幣復原課題實驗中,他們根據母版,首次復原距今700多年的南宋關子鈔。 可是,很遺憾,研究成果卻無法與真正的南宋關子鈔對比,因為,手頭上沒有一張遺存的宋代紙幣,因此,“我們至今仍難知宋代紙幣的真面目。”屠燕治說。 他介紹,“從1975年至1988年,考古人員從江蘇、福建、江西等南宋墓葬中,先后發現過4只南宋時期男女使用的絲織繡花銀錠式錢包,從錢包中發現的有銅錢和紙質冥幣,可就是沒有見到一張真正的流通紙幣。” 南宋時印了將近14億貫的會子,后來究竟到哪里去。有人認為,當年發行新鈔,為防止舊鈔回流,已將回籠的舊鈔焚毀了;也有學者認為,由于缺乏造紙原料,當時剛建立的造紙局將收回的舊會子成了造紙的原料;還有一種意見認為,會子紙的原料可能是用毛竹生產的。從上述情況分析,南宋會子的實物發現的希望極其渺茫。 而杭州西湖之濱的“會子紙局”,作為唯一僅存的文化遺跡,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專家建議,像南宋會子紙局那樣世界“重量級”文化遺跡應盡快查明、妥善保護并予以恢復,這不僅為西進新景區增加亮點,也為切實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對正在進行的西湖“申遺”至關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