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在太行山上的人民幣 |
發布日期:11-07-06 08:36:2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太原晚報 作者: |
中國人民銀行從1948年成立到現在,已經走過半個多世紀的光輝歲月,人民幣也從戰火紛飛中誕生的第一套飛速發展到如今的第五套,為支持解放戰爭、新中國經濟建設及我國現代化建設,發揮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套人民幣中,有一枚被收藏界列為珍品的“打麥場”主題貳拾元人民幣,解放戰爭時期,就誕生在我晉東南抗日根據地、位于太行山深處的冀南銀行。“紀念建黨90周年紅色收藏鑒賞”系列之六、之七,將帶您回溯這枚珍貴人民幣藏品背后的歷史……
誕生在太行山上的人民幣 田秋平 試機人民幣的發現 2008年9月間,長治古玩市場先后發現三張大小不等、四周殘損的印有“中國人民銀行”“貳拾圓”“1949”等字樣的整版試機鈔票,請上黨錢幣研究會專家進行鑒定后認為,該批鈔票是解放戰爭時期印鈔廠印刷鈔票報廢的尚未裁割的試機鈔票,是在已經印好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軍用流通券”基礎上用其背面重新試機的。此版人民幣貳拾圓票正是1949年正式發行流通于各解放區市場的“打麥場”第一套人民幣。 據黨史資料記載,1948年底,“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軍用流通券”在已經是解放區的晉東南根據地冀南銀行印好一部分后,并沒有來得及發行,即接到停印的命令。此時,中國人民銀行也于這年12月1日在冀南銀行改組先期設立的華北銀行基礎上成立。新版第一套人民幣直接投入到了全國已連成一大片的解放區流通市場。這種情況下,后方太行山里黎城冀南銀行印鈔廠在印鈔紙嚴重緊缺的條件下,只好用停印的“軍用流通券”試機了。 該整版人民幣試機鈔票發現地在黎城西村、后背底和茅嶺底,而且,鈔票主題圖也是直接借用冀南銀行印制的一枚“1948年版”的“軍民收獲”冀鈔上的圖案。冀南銀行早在抗戰初期的1939年10月即在晉東南根據地黎城印刷抗幣冀南票,1948年過渡改稱中國人民銀行二局一、二、三廠,1949年底才陸續撤出根據地的長治黎城。據當時任三廠秘書、負責全面工作的高文明在《第三印鈔廠成立前后》中講:“冀南銀行第三廠是1947年7月成立的,地址在東西遼城和茅嶺底。試機時,先試印一些煙盒皮。正在試印期間,上級領導決定,為支持劉鄧大軍南下,將永興印刷公司劃歸冀南銀行領導,以便更快地印刷大軍南下用的鈔票。”從此段回憶資料中,同樣證明了冀南銀行1947年7月以后在太行山老解放區印刷“軍用流通券”和印制人民幣的事實。 印鈔廠舊址的考察 汽車從長治出發,向東北方向行駛98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