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第三套人民幣”成為紙幣收藏的旗手(莫問海) |
發布日期:11-01-18 08:24:0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莫問海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1年1月下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為什么“第三套人民幣”會成為紙幣收藏的旗手,這是一些很少涉足這個領域的收藏愛好者感興趣的問題,為什么不是第一套人民幣或第二套人民幣呢? 首先要看第三套人民幣的發行周期。該套人民幣從1962年4月開始正式發行,直到2000年7月才逐漸從老百姓的生活中淡出,在市場上共流通了三十八年,是現有的五套人民幣中流通時間最長的,也是我國首次完全獨立設計、印制的一套紙幣。它記載了一段特殊、寶貴的歷史,內涵十分豐富,具有典型的文物特征和社會史料研究價值,也具備特定的歷史紀念意義。 再來看第三套人民幣的特殊藝術魅力。第三套人民幣主幣紙券分為1元、2元、5元、10元四種,輔幣是1角、2角、5角三種,共7種面額。票面設計圖案比較集中地反映了當時中國國民經濟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農輕重并舉的方針。由于是首次完全獨立設計印制的人民幣,所以它的設計帶有很濃郁的中國色彩。突破了以往紙幣四邊框呆板的形式,構圖全部采用開放式,集中反映了工人階級的新面貌,展現了社會主義建設新成就。在有限的空間里,展現了開闊深遠的意境,令人耳目一新。特別是這套幣在印刷色彩上趨于明亮化,采用多色彩印,大大提高了這套人民幣的藝術鑒賞價值。 第三套人民幣的工藝科技含量也是很足的。在中國人民銀行的組織下,集合了一批中國自主培養起來的雕刻師們,充分發揮各自的雕刻特長,將手工雕刻與機器雕刻相結合,使第三套人民幣的藝術性和防偽性更為突出。這套人民幣中“紡織廠生產圖”伍角券、“車床工人生產圖”貳元券都是藝術與工藝結合的經典之作,“煉鋼工人生產圖”伍元券還被國際錢幣界視為世界珍品。同時還首次采用了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的水印鈔票紙,如壹元、貳元、伍圓券使用的空心五角星布幣混合滿版水印、國旗五角星滿版水印和拾圓券使用的天安門固定水印。從此,結束了我國貨幣生產依賴外國的歷史,真正實現了中國人民幣“中國造”,也正是中國造幣設計與印制工藝的第一次歷史性革命。 說到第三套人民幣,其中的“代表人物”當然就是“幣王之王”――俗稱的背綠水印壹角!氨尘G水印壹角”于1962年印刷,其正面為深棕色,與普通的壹角票面無異,但背面卻有部分顏色為墨綠色,故集幣界稱之為“背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