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幣介紹
第三套人民幣是1962年4月20日開始陸續發行的。當時,我國經過了連續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在黨中央制訂的 “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指引下,克服重重困難,大力發展生產,使國民經濟開始恢復和發展,國家財政金融狀況逐漸好轉。為了促進工農業生產和商品流通,方便群眾使用,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第三套人民幣,其間自1 962年4月20日至1980年4月15日,經過18年的逐步調整,共陸續發行過13個品種。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一)1960年版,正面圖案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主色棗紅色一角券;
(二)1962年版,正面圖案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背面主色調為深棕、淺綠的一角券
(三)1962年版,正面圖案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背面主色調為醬紫、桔黃的一角券
(四)1962年版,正面圖案為“武漢長江大橋”,主色墨綠色二角券;
(五)1972年版,正面圖案為“紡織廠生產圖”,主色青蓮色五角券;
(六)1960年版,正面圖案為“女拖拉機手生產圖”,主色深紅色一元券;
(七)1960年版,正面圖案為“車床工人生產圖”,主色深綠色二元券;
(八)1960年版,正面圖案為“煉鋼工人生產圖”,主色深棕色五元券;
(九)1965年版,正面圖案為“人民代表步出人民大會堂”,主色黑色十元券;
(十)1980年版,直徑分別為20mm、23mm、26mm、30mm的硬1角、硬2角、硬5角和硬1元幣。
第三套人民幣停止流通的原因
第三套人民幣自1962年4月20日陸續發行以來,已在市場上流通了37年。部分券別因改變圖案、冠字號碼及顏色等印制工藝,從70年代已實行只收不付,目前該套人民幣僅占整個市場流通量的1.4%,基本上只作為錢幣愛好者的收藏品。
隨著第五套人民幣的陸續發行,市場流通中人民幣版別、券別過多,如果加上第二套人民幣中的分幣,已經形成第二、三、四、五套人民幣多版流通的狀況。為了調整人民幣券別種類,便于流通使用,減輕商業銀行分版清分票幣的工作量,中國人民銀行于近日發布公告,第三套人民幣自2000年7月1日起,停止在市場流通;2000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商業銀行網點限期辦理兌換。
群眾辦理兌換第三套人民幣的方法
辦理兌換第三套人民幣事宜,將以方便廣大群眾為原則。從2000年1月1日起至6月30日,該套人民幣持有者可到各商業銀行的營業網點兌換,商業銀行將根據有關規定,將第三套人民幣兌成等額現行人民幣。從2000年1月1日至 6月30日期間,第三套人民幣與第四、五套人民幣仍會存在混合流通的情況,但截止到7月1日,商業銀行即不再辦理兌換手續,市場上也不再允許第三套人民幣流通。
來源:天津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