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面值壹圓的“中國銀行”南京地名券。該券正面呈褐色,底紋是淺藍色,上方中間從右至左刊寫“中國銀行”四字,下方注明“通用銀圓”四字,正中是大字紀值“壹圓”,再往下刊紀地名“南京”字樣。右邊直書“中華民國元年二月吉日”、“憑票即付”兩行,左邊也直書“中國銀行發行”、“執此為照”兩行。周邊飾鋸齒形花紋寬邊框,四角均刊紀值“壹圓”,由“上海商務印書館代印”。背面呈淡黃色,邊框呈綠色,主要用英文刊紀前面中文內容和經理鄒頌丹以及會計主任葉濟仙的承認中文簽名。
中國銀行成立于1912年(民國元年),總行設在北京,并于1912年2月14日在南京設立分行。它的前身是大清銀行,辛亥革命后被北洋政府接管并改為國家銀行。據錢幣大家、金融界前輩孔祥賢考證,“中國銀行”南京地名券是民國時期國家銀行最早自行印制并發行的鈔票,它早于原先錢幣學界通論認定的:“大清銀行兌換券”改蓋“中華民國二年中國銀行兌換券”,即“李鴻章像券”。
筆者十分贊同這種觀點,并據此核對“中國銀行成立的時間:1912年(民國元年)2月14日和這張南京券所標記的“中華民國元年2月吉日”,應該相符。雖然上海分行的設立比南京分行早9天,但是當時上海分行受財政總長陳錦濤所控制,市面還在通行大清銀行鈔票。而南京分行聽命于孫中山,孫中山不同意用“大清銀行兌換券”改蓋“中國銀行兌換券”移用,主張自印新鈔。所以,南京地名券應該是中國銀行寶貴的第一種鈔票。
由于“中國銀行”南京地名券限在南京地區流通,發行量1元券306張,5元券2000張,共發行10306元,流通時間不足1年,而且回收徹底,未收回1元券不足200張,5元券不足20張。又經歷無數次戰亂,“中國銀行”南京地名券已少之又少。因此,這張紙幣更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作者:陳阿泉 來源:中國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