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幣印刷 |
發布日期:04-10-09 08:01: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印刷術用於紙幣印刷,始自北宋,在宋、元、明、清各代的社會經濟生活中,曾發揮過重要作用。宋朝私人發行的紙幣;交子;和官方發行的;關子;、;會子;,是世界上最早出現和應用的紙幣。金人的;交鈔;、;寶券;,元代的;寶鈔;,還有明代的;大明通行寶鈔;,都對當時的貨物交換、發展經濟,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又都因管理不善和發行過量而導致通貨膨脹、貨幣貶值而退出了歷史舞臺。到了清朝,清朝統治者以前朝印發紙幣的弊端為戒,二百多年間,只用銀錢,不用紙鈔,致使印刷技術在紙幣印刷領域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 鴉片戰爭爆發後,西方列強侵入中國,在經濟掠奪的同時,西方的紙幣也大量流入中國,作為他們掠奪中國財富的工具,紙幣發揮了特殊的作用。 前已述及,清朝統治者吸取前朝數代發行紙幣之弊的教訓,二百年來,只用銀錢,不用鈔券。到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運動給清王朝財政經濟造成了極大的困難。為了籌措軍需費用,清朝廷不得不破例發行以銀兩為單位的;戶部官票;和以銅錢為單位的;大清寶鈔;。這就是今日習稱的;鈔票;一詞的由來。 此後,中國的政局更加風云變幻,戰爭頻仍。辛亥革命、軍閥混戰、中華民國、抗日戰爭,在短短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中國各時期、各地域,都有政府、軍閥、有權勢的私人和外國人在印發紙幣,出現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紙幣管理上的混亂局面。外國人的入侵,打破了清朝政府長期的閉關鎖國政策,迫使其接受西方的經濟觀點和科學技術,因此也推動了中國印刷術、尤其是用於證券等特殊印刷品的印刷技術的發展與進步。這一點也是應當予以肯定的。 (一)清政府的紙幣印刷 清朝末年,清王朝經濟困難,國庫空虛,為籌措軍需費用,不得不一改長達二百年不印發紙幣的初衷,於咸豐三年(1853年)印制了清王朝建立以來的首種紙幣戶部官票。此次發行的戶部官票,以銀兩為單位,分一兩(彩圖17-9)、三兩、五兩、十兩、五十兩五種。票面正中上方用滿、漢兩種文字額書;戶部官票;四字。中書;準二兩平足色銀壹兩;。票面下方有注文楷書;戶部奏行官票凡愿將官票兌換銀錢者與銀一律并準按部定章程搭交官項偽造者依律治罪不貨。戶部官票的背面,在市場流通中依次簽字花押。 來源:東方錢幣
|
上一篇:巴西國會大廈 |
下一篇:紙幣的珍藏和護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