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套人民幣紙幣趣談 |
發布日期:10-04-15 17:15:4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悟石道 |
提問:“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與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幣相比,有以下的改進和提高。一是通過改進印制生產工藝、技術,提高了人民幣整體印制質量。二是通過防偽措施整合,實現防偽技術應用系統化,提高了人民幣整體防偽水平。三是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各券別背面主景圖案下方的面額數字后面,增加人民幣單位元的漢語拼音“YUAN”,以適應人民幣國際化需求。 四是第五套人民幣1角硬幣與現行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幣1角硬幣相同的基礎上,材質由鋁合金改為不銹鋼,以適應防偽、機讀需要。” (摘要) 新中國歷史上人民幣流通期限最短是第一套人民幣,因該套人民幣的面額較大(最大為五萬元),而且單位價值較低,在流通中不方便計算,不利于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給人民生活帶來很大不方便。另外,由于受當時物質條件和技術條件的限制,第一套人民幣的紙張質量較差,券別種類繁多(62種),文字說明單一,票面破損較嚴重等原因,流通七年后停止流通。流通時間最長的是第三套人民幣,使用年限達28年。改革開放后,在經濟發展、商品零售額增加、貨幣需要量增加的前提下,第四套人民幣從1987年發行到至今還在和第五套人民幣混合流通。是什么原因造成第五套人民幣在短期內發行第二版? 從央行發言人答記者問的幾點關于兩款(1999版和2005版)人民幣的區別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二、四點是工藝增減、改進和更換材質,第三點是版面內容更改,即在紙幣背面主景圖案下方的面額數字后面,增加人民幣單位的漢語拼音“YUAN”,年號改為“2005年”。 如果說僅僅由于對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幣機讀和防偽技術的創新和提高,而在那么短的時間內進行人民幣更迭,不得不使人產生是否有必要的疑問,畢竟那樣會造成極大的成本浪費。據筆者分析,因冠號投放完畢而重新發行2005版人民幣的理由也不成立,除了修正后的1元券,面值最低的5元券實物發放冠號種類為107種,最少的是50元券為78種,而投放時間最早的100元券的冠號實物達402種。除非意外情況發生,否則沒有理由出現低面值券種冠號投放少于高面值券種的現象。排除以上原因,我們從央行發言人答記者問的第三點分析,那么原因就顯而易見了,因為第三點是版式設計出現了變動。如果對兩版人民幣進行對比研究就會發現更多替換的理由: 一是新選入面值20元券的票面與其它券種的風格差異很大,如:背面主景圖案下方缺少膠印縮印文字;無膠印對印圖案;無白水印;缺印行名下方的膠印縮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