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一點你如果不注意 幾萬塊紙幣就變幾塊錢了
收藏錢幣,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就是判斷紙幣的品相,那么紙幣的品相應該如何判斷呢?又有哪些影響因素呢?
影響紙幣品相的因素
1 折痕
這是最常見的影響品相的特征。“軟折”是能壓平、折痕附近的紙張纖維沒有出現不可逆轉形變的折;“硬折”是壓平仍然能看出來、折痕附近纖維形態已經改變的折。很多時候硬折的地方會起毛、留存灰塵、污漬,所以買紙幣的時候行家一般會對光看一看,折痕對光看一般是一道更暗的影子。最常見的是中心折痕,其次是左中右的三道折痕,然后是十字形折痕和其他無規律折痕。
2 污跡
這是僅次于折痕的常見特征,有塵土污漬、油污、墨水、筆跡、印章,等等,它們對紙幣的品相影響,有的時候比折痕還大。
![](/Files/Remoteupfile/2017-8/2/6X8d-fyiphwc5037448.jpg)
3 紙張損傷
小孔叫針眼,大孔叫蛀洞,缺角指的是角的部位缺一塊,揭薄指的是紙張某個位置(一般是邊角部位)原先被用膠粘過,后來把膠揭掉的過程中紙張損失了一層變更薄了。紙幣流通到極限的時候十字形折痕的中間部位會穿孔,稱為中心孔。
![](/Files/Remoteupfile/2017-8/2/QEu7-fyinvys9992162.jpg)
紙幣品相的劃分
紙幣收藏者對紙幣的品相有一個分級,按數字表示,品級越高就是品相越好。早年十品就是全新,后來隨著人們的標準越來越高,目前大概是這樣子的(從高到低)。
1 絕品:毫無瑕疵,完全保持從原捆原刀中抽出的狀態,而且一般沒有捆痕,沒有變色。可以允許有輕微的原廠滋墨。四版五版還有所謂的絕中絕,比絕品更嚴格,這里就不細究了。
2 全品,全新品:比絕品差一口氣,但也保持全新狀態。主要問題是四角可能有點輕微的發黑或者變鈍,或者極輕微的軟折。
3 十品:有人眼里十品與全品等同,但有人認為十品與全品又差一口氣。十品同樣也是未流通,但有可能因為時間久遠或保存不當,表面有極輕度的褪色,沒有受過水漬而使表面失去光澤;也可包括有極輕度折痕。
4 九品:有較明顯的折痕,票角有最輕度的磨圓,票面無污染,仍能保持原票的光澤。折痕不超過三條,可以有極輕微的變色、褪色。
5 八品:多次觸摸流通,有幾條明顯折痕,票面有少量污染和色斑,但仍堅挺不垂軟,邊緣無撕裂痕,票角有輕度磨圓。可以有三至五條較明顯折痕(一般不是死折),輕微色斑,但仍然硬挺。
6 七品:多次觸摸流通,折痕較多,票面有污染,略垂軟,邊緣有小裂口,但沒有延伸至圖案。
7 六品:長期流通,票面垂軟,有些會有起毛,鈔紙色澤臟、油、有灰塵感,底紋看不清,裂口延伸至圖案,大多有中心孔。
8 五品:嚴重磨損,票面臟,褪色,邊緣撕裂并有缺損,票角磨圓,但無大塊缺損。
9 四品:票面臟,褪色,圖案模糊,有缺損或大片斷裂。
10 三品:紙幣斷裂,有大片缺損或空洞,票面模糊不清,一般無收藏價值。
紙幣的品相判斷并不會那么絕對,有的會介于兩個品級之間,比如稱之為九五品、八五品之類。紙幣在流通過程中經過自然磨損、污染,以上標準都是同步發生的,但也經常會遇到一些非正常磨損情況。如:全新紙幣上人為的撕裂;票面圖案清晰不垂軟,但有蟲蛀孔,即所謂的“硬傷”。對于這兩種情況仍可按自然磨損標準進行劃分,但根據撕裂程度、蟲蛀孔多少等降低一兩個品級。
紙幣的收藏價值與它的品相密切相關,那要如何保護它的品相呢?
首先防折污。對于全新紙幣在存放或欣賞時,最好使用鑷子,不要直接用手摸、手捻、手拿。對于有輕度軟折的紙幣,平整地放在書中,壓上重物,幾天后就會平整。而有明顯硬折的紙幣,其票面一般較臟,可將其放人水中泡10至20分鐘,然后取出放于兩張吸水紙間用玻璃壓緊,干后皺跡即除。
其次防蟲蛀。避免蟲蛀的關鍵是保持紙幣的干燥與通風。對于長期保存的紙幣應定期翻閱,既可起到通風作用,又能檢查紙幣是否有變化;對于被蟲蛀的紙幣要進行及時棱修。
最后防霉變。防止霉變的關鍵在于防潮,這在南方與沿海地區尤為重要,而防潮的關鍵是紙幣存放處的溫度與濕度。據有關專家分析,紙幣存放的最佳室內溫度是18—20°C,最佳濕度是50—60%。
來源:郵幣收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