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紙幣方寸之間展歷史 |
發布日期:09-02-17 12:38:4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上海金融報 作者: |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之一,早在北宋天圣元年,朝廷就設置了歷史上第一個官方紙幣發行機構"益州交子務"。到了清末民初時期,隨著外國銀行的進入及國內銀行業的興起,中國的紙幣發行步入了鼎盛時期。據初步統計,僅民國時期所發行的官方紙幣就達3000種以上。 感悟歷史 據行家介紹,民國紙幣是當今收藏界的一大熱門,它給人們帶來不僅是收藏的快樂,而且更能令人感悟歷史。 例如,一張票幅為2.5厘米×5.1厘米、僅有拇指大小的紙幣,卻紀錄了我國抗戰史上的一段悲愴往事。1941年,因杭州淪陷而南遷至浙南山區的浙江地方銀行,由于受到日軍的嚴重封鎖,導致印鈔材料極度匱乏。為了渡過難關,印鈔廠只好節省印鈔紙張,于是便產生了這種我國歷史上最小面幅的紙幣---浙江省地方銀行橫式一分紙幣,如今這種紙幣己身價萬倍。 另外,1949年5月,新疆省銀行發行了一種面額為60億元的紙幣,這張紙幣折合金元券1萬元,按照當時上海的物價,這張60億元的紙幣只能買到77粒大米,堪稱是中國金融史上的一個奇聞。如今這張全新品相的紙幣,其市場價格己達到5000元。 魚龍混雜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與大眾收藏意識的提高,民國紙幣收藏者不斷增多。但是,由于民國紙幣品種繁多,發行面廣,因此造成了魚龍混雜、真假難辨的狀況。這里講一個故事。 有一位姓陳的先生,一次偶然機會,他得到一張印制于民國三年(1914年)的紙幣。該紙幣面額為5元,正面是一輛奔馳的火車,背面是一棟頗具特色的建筑。得知陳先生有此紙幣后,曾有朋友開價5000元要買這張紙幣。但陳先生一直不知道這張紙幣值多少錢,所以就不想出手。近日,陳先生想到外地尋求發展,擔心自己帶著這張紙幣會損壞,因此,通過當地收藏協會的聯系,請了一位專家鑒別該紙幣的真偽。 經這位專家鑒定后,確認該紙幣是真品。該紙幣是1914年時,國民黨財政部委托美國紐約的一家銀行以凹版印刷的一種中華民國紙幣對美國紙幣的兌換券,主要供由上海到美國的僑民使用,數量不是很多。但該紙幣目前值多少錢還不好估計,要具體參考該紙幣相關資料和市場行情才能下結論。 掌握知識 當然,作為初涉民國紙幣收藏的愛好者,必須要了解和掌握民國紙幣的知識和要領。 據專家介紹,民國初期,我國曾使用大清銀行紙幣加字,因有飛龍圖案,故稱大龍票,面值有1元、5元、10元、100元,但未正式流通,存世量稀少。袁世凱當上大總統后,該紙幣上端是交叉五色旗,下為奔馳的火車,面值有5角、1元、5元、10元4種,按顏色可分為8個品種。 還有,中國銀行曾發行一種李鴻章頭像大清紙幣,加字"中國銀行",年號為民國元年,面值有1元、5元、10元3種,簽字分各種版別,并各不相同。民國元年,孫中山曾在南京發行過赭色1元、藍色5元的中國銀行紙幣。不過,中國銀行發行的袁世凱頭像紙幣,更是經歷了一番波折。民國三年,由造幣局負責,報財政部批準,委托美國鈔票公司設計印刷。1915年,鈔票印好后裝船運回,卻在日本海域意外沉沒,雖打撈出一部分,但已無法使用,只好銷毀,估計可能未有存世者。 鑒定有方 民國紙幣品種較多,現將鑒定方法介紹如下: 一、偽鈔是用較簡單的機械或半手工由多塊油印版套印而成,故其套色重疊或混沌。 二、剪切、拼挖、涂改鈔票做成偽鈔。關金2000圓是發現最多的一種紙幣,加字"憑票即付、上海",將中央印鈔廠改成美國鈔票公司,還有直接印刷偽幣,這需要用放大鏡細看后才能予以區分。 三、彩色復印機問世后,電腦彩打、電子制版、照像制版技術也隨之出現,造假技術又有了新的提高,更增加了識別假幣的難度。但造假者一般都是偽造現行流通幣,所以民國時期的珍稀紙幣,尚未發現大量贗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