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人民幣的收藏——第一套人民幣 |
1948年底,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排山倒海之勢解放了中國大部分地區,為了適應全國即將徹底解放的新形勢,統一原各解放區分散發行的各種貨幣,支援解放戰爭和滿足生產需要,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河北石家莊正式成立。即日開始發行統一的人民幣,當時任華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同志為該套人民幣題寫了“中國人民銀行”行名。 第一套人民幣從開始發行到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共發行有12種面額,62種版別,即1圓券2種、5圓券4種、10圓券4種、20圓券7種、50圓券7種、100圓券10種、200圓券5種、500圓券6種、1000圓券6種、5000圓券5種、10000圓券4種、50000圓券2種。雖然第一套人民幣存在著內容繁雜、主題思想不突出、種類多、面額差別巨大、印刷質量參差不齊等諸多缺欠,但一版幣的發行,清除了國民黨幾十年統治下的通貨膨脹和中國近百年外幣、金銀在市場流通、買賣的歷史,是一套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開國貨幣,具備了極高的歷史價值、研究價值、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受到專家和收藏者的極大青睞和關注。 從上個世紀80年代第一版人民幣進入收藏領域至今近30年的時間里,整套一版人民幣價格的逐年提高。尤其近幾年收藏熱的興起,價格更是一路飆升,由當初的一套幾萬元現已逼近200萬元大關。其中“絕品四珍”收藏難度極大,這四珍包括:10000圓“牧馬圖”、5000圓“蒙古包”、500圓“瞻德城”和10000圓“駱駝隊”。這四枚紙幣在1951年3月20日開始發行,1955年5月10日就停止使用,由于其發行時間段,印刷數量小,使用范圍窄,收兌較徹底,因此收藏難度非常大,價格也最高。在今年北京嘉德春季紙幣拍賣專場,第一套人民幣大全套(60枚、非全品),以165.76萬元(不含傭金) 被神秘買家拍走。 眾所周知,品相是藏品的生命,其中也包括紙幣。品相的差異造成藏品的價格相差之巨有時讓人無法想象。比如十品相的紙幣千元難求,而二品相的同種紙幣百元也無人問津。紙幣的品相之分將在今后的收藏欄目中詳細說明。 隨著一版幣價格的高企,一些假幣開始充斥市場。假幣也有老假和新假之分:老假幣顧名思義就是在同期制造的假幣,多集中在抵擋幣,由于其特定的歷史背景,也有一定的研究、收藏價值;而新假幣就是利用現代高科技制作的高仿真假幣,毫無收藏價值可言,多集中在高檔珍品。收藏者在收藏高檔珍品時一定要慎之又慎。 咨詢熱線:4008801360 第一版人民幣面額和版別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