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引用自2.23晚泉壇夜話欄目,更多內容請點擊http://www.ccbczpx.com/newclub/dispbbs.asp?boardid=12&id=177662&page=&star=1
引言:鄭明遠先生是專業投資第一、二、三版人民幣的資深人士,見證了第一、二、三版人民幣從當初原始價格開始到現在的數百萬元和數十萬元的發展過程,對紙幣發展歷程當中的故事可以娓娓道來,深知其中的奧秘。
我們榮幸邀請到鄭明遠先生與我們一起面對面,講述第一、二、三版人民幣的故事,一起發掘紙幣的成長奧秘,同時為我們解開投資紙幣的深層次內涵,引領我們在投資紙幣領域有更大的收獲。
***************************************************************************
鄭明遠:大家晚上好,我是鄭老師的秘書小王,現在鄭老師已經就位,我在這里代鄭老師向各位網友問好!感謝大家的支持.下面鄭老師首先將對1,2,3版紙幣的發展歷史和市場演變作一個簡介,并將逐一回答大家的提問,再次感謝大家的積極參與.
下面我先具體介紹一下1版紙幣的概況:
第一套人民幣從1948年開始發行,1955年停止流通,8年間,總共出現了12種面值和62種版別,彼此之間的差別很大,部分版別的發行和流通量非常少。1955年5月10日,第一套人民幣在全國停止使用,至今已50余年。 期間經過諸多變遷,存量已非常稀少,其觀賞、紀念、珍藏和投資價值則與日俱增。1951年5月17日發行的壹萬圓牧馬圖案幣,目前市場價格攀升至60萬元。第一套人民幣有其獨特身價,其中的精品價值還會走高,未來的上升趨勢還將延續。
據有關專家介紹,第一套人民幣62個品種中,能擠入“貴族”圈的共有12枚,被專家稱為“十二珍品”,分別為伍圓的“水牛圖”,貳拾圓的“打場圖”,伍佰圓的“瞻德城”,壹仟圓的“牧馬圖”、“帆船圖”,伍仟圓的“牧羊圖”、“蒙古包”、“渭河橋”,壹萬圓的“駱駝隊”、“牧馬圖”,伍萬圓的“新華門”、“收割機”。 其中壹萬圓的“牧馬圖”、伍仟圓的“蒙古包”、伍佰圓的“瞻德城”和壹萬圓的“駱駝隊”被認為是收藏難度達到五星級以上的瓶頸品種,因此被譽為“絕品四珍”.
二版紙幣的發展簡歷:
第二套人民幣的市場行情一直呈上升趨勢,但還遠遠沒有到位。但由于“三幣”早在1964年5月15日就已停止兌換,當時人民生活尚不富裕,收藏意識也不像現在這么強烈,市面上的大部分紙幣被銀行收兌、入爐或打漿銷毀,加上一場史無前例的“破四舊、立四新”的“文革”之后,再回頭探尋這三枚紙幣的價值,卻早已今非昔比了。其中“五三版”的叁元和伍元券目前已在15000元的價位上,而拾元券已高達10萬元,成為珍品。
第三套紙幣是我國政府首次完全獨立設計、印制且流通使用時間最長的一套。這套紙幣始發于我國三年經濟特困時期,其后經歷了“暴風驟雨”式的文革動亂時代,后來又趕上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洪流,歷經40年的風風雨雨,留下了各個時期的歷史背景、社會政治與經濟狀況,留下深刻的時代烙印。
這套紙幣為1元、2元、5元、10元四種主幣和1角、2角、5角三種輔幣,共有7種面額,全套合計18.80元。其版別有9種(1角券有3種版別)。由于流通使用時間特別長,經人民銀行長期的回收與銷毀,其存世稀少。特別是流通使用時間不長、幣齡較短,人們稱之為第三套紙幣中的“幣王”——棗紅色1角券和墨綠色1角券這兩種紙幣更是難以覓尋的珍品。
人民幣是藝術與價值的結晶。小小票幅圖案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潛在著人文、歷史、地理、民族、美學等方面的知識。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收集錢幣,也是對知識的吸取與學習。就三套人民幣而言,有反映新中國偉大建設成就,也有刻畫極富時代鮮明特色的工農商學兵各階層人物的風采,還有描繪偉大祖國萬里河山的遼闊壯美,以及反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