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紅軍票”鉤沉 |
發布日期:09-03-08 09:19:0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燕趙都市報 作者: |
很多泉友都集有前蘇聯紅軍在我國東北地區發行的“紅軍票”。該鈔共有1、5、10和100元四種面值。四種鈔票的設計風格相近,只是票面顏色和圖案有所區別。其中1元券正面為綠色背景上藍色圖案(票幅為124×67毫米),5元券正面為綠色背景上棕色圖案(票幅為134×77毫米),10元券正面為紫丁香色背景上紅色圖案(票幅為156×83毫米),100元券正面為粉色背景上藍色圖案(票幅為168×94毫米)。四種鈔票正面中央部分均為面值,面值上方用中文繁體字印有“蘇聯紅軍司令部”等字樣,下方則用中文繁體字印有“為一切支付必使用”字樣;鈔票反面中央部分亦為面值,面值下方用中文繁體字印有“贗造支票以戰時法處罰”的警句。
■“紅軍票”的發行背景 “紅軍票”是在什么背景下發行的?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1945年,根據雅爾塔協定,為徹底消滅日本法西斯,前蘇聯政府積極準備對日作戰。4月5日,前蘇聯政府正式照會日本,廢除《蘇日中立條約》。8月8日,前蘇聯對日宣戰。8月9日,蘇軍出動了八十個陸軍師團,五千余架飛機和五百余艘軍艦,陸海空總兵力達一百五十余萬人,在遠東最高統帥部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的統一指揮下,在總長四千公里的戰線上,同時向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動進攻。紅軍兵分三路:第一遠東方面軍在梅列茨科元帥指揮下,其主力由東向西,由濱海地區向哈爾濱、吉林推進;第二遠東方面軍在布爾加也夫上將指揮下,自北向南,由伯力、海蘭泡等地分別向哈爾濱、齊齊哈爾推進;外貝加爾湖方面軍在馬林諾夫斯基元帥指揮下,與蒙古人民共和國喬巴山元帥率領下的騎兵一道,自西北經過蒙古、大興安嶺,向我國東北中部大平原挺進。紅軍很快突破了關東軍的防線。至8月14日,西線集團已越過大興安嶺,進入東北平原;東線集團進到牡丹江平原;北線集團直抵佳木斯附近。就在前蘇聯出兵的第二天,8月10日,日本外相親訪了前蘇聯駐日大使,表示日本政府已準備無條件投降。8月14日,日本天皇正式宣布接受無條件投降。 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后,關東軍并未停止抵抗,前蘇聯紅軍繼續作戰。8月17日,關東軍下令停止抵抗。8月30日,被全部解除武裝。前蘇聯紅軍經二十多天作戰,解放了我國東北和朝鮮北部,斃俘日軍六十七萬四千多人。 前蘇聯出兵東北,以及日本精銳機動部隊關東軍的被殲滅,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滅亡和抗日戰爭勝利的到來。也正是在出兵東北對日作戰之際,前蘇聯紅軍發行了“紅軍票”。 ■稀少的“面值簽”紅軍票 此外,除以上所介紹的這四種“紅軍票”外,還有加貼了“面值簽”10元和100元的紅軍票。這兩種鈔票發行于解放戰爭期間的1947年,曾流通于東北旅大(今大連)地區,是我黨領導下的革命政權與國統區進行貨幣斗爭的產物。所謂“面值簽”,系一規格不嚴的長方形剪開式小紙片,簽幅約37×28毫米左右,10元簽為棕色,100元簽為綠色,一般貼在紙幣正面面值右側,該簽由前蘇聯“遠東銀行”代印。 1949年12月10日至31日,我東北人民政府以東北銀行發行的東北幣30元折合紅軍票1元對紅軍票予以收兌。現在,這套紙幣已成為最終徹底戰勝日本法西斯的歷史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