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人民幣收藏行情分析 |
發布日期:12-08-28 09:06:1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南國早報 作者: |
人民幣收藏行情日漸看漲,不少人都難免產生“悔不當初”的心態早知道小時候就應該把那些新票子保存下來。實際上,真正的收藏更像一種無心插柳的行為,若是刻意追逐收益,反而容易走入誤區。 一、不要以為全套才值錢 單幣價值低 如何判斷某一幣種人民幣的稀缺程度呢?那就要把握好幾個要點。 首先是發行年代。一般來說,人民幣發行年代越早越稀缺,因為紙幣不能長期保存,它可因各種原因被破壞、毀損和廢棄。例如:第一套人民幣發行年代最早,其存世量相對很少,故較稀缺;第三套人民幣中發行最早的1960年版棗紅色1角券和1962年版背綠1角券,現在已很難見到,是第三套人民幣中最稀缺的兩張票券;第二個要點是面值,一般而言,高面值的人民幣比較低面值的人民幣存世量少。因為高面值人民幣大多都被收回,除特殊情況外,民間一般不會保存。例如第二套人民幣中的10元券存世量就很少;第三個要點是冠號位數,人民幣冠號位數少的票券一般比位數多的票券稀少,因為冠號位數的多寡標志著紙幣的印制發行數量的多寡,位數越多的其印制發行數量越多,相對存世量也越多。 二、不要見舊幣就收 管它新或舊 見到舊版人民幣市場行情日漸升溫,有的收藏新手也急忙加入到錢幣收藏行列來,只要見到是舊版人民幣,就出高價收進來,希望有朝一日能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價值。那么,是不是只要是舊版就值得收藏和具有市場價值呢? 人民幣收藏很講究品相 南寧資深錢幣藏家盧勇談到,在紙幣收藏中,九成新以上的稱為“全品幣”,此外根據紙幣的新舊和保存情況分為九品、八品甚至更低的五品、四品等。實際上,除了個別極其珍稀的幣種之外,絕大多數的紙幣都講究品相。好的幣種還需要品相配合,如果品相很差,鮮有人愿意接貨。 品相影響收藏價值,這也提醒廣大藏友在保存自己的藏品時需要注意細節。注意防霉、防折、防蛀、防褪。防霉變的關鍵在于防潮,特別是在南方地區尤為重要。防潮的焦點是紙幣所處的溫度與濕度。在處理藏品時盡量不要在夏日的高溫與潮濕的環境中進行。一旦發霉,可用質地柔軟的紙或布輕輕地擦拭。霉變嚴重的紙幣,可用清水漂清,并用吸水紙吸干,在略潮時將紙幣放平夾在白本子中,壓上重物使之平整。新紙幣忌有折痕。觀看時,最好用鑷子,紙幣應該裝入集幣冊中。對于不平整的紙幣,忌用電熨斗燙平,因為易傷紙質。防止蟲蛀也是不可掉以輕心的,對于長期保存的紙幣,應每年定期翻閱。一是起到通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