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園位于首都北京的市中心,坐落于景山的西側、故宮的西北面,與中海、南海合稱三海。全園以北海為中心,面積約71公頃,水面占583市畝,陸地占480市畝,屬于中國古代皇家園林。這里原是遼、金、元建離宮,明、清辟為帝王御苑,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園林之一。它還是我國迄今保留下來歷史最悠久而又最完整的國家園林之一,具有獨特的造園藝術風格。民國十四年(1925)這里即開放為公園,為我國古典園林的精華和最珍貴的文物遺產。故早在民國時期,其風光即印制在當時流通的紙幣之上。
民國四年(1915),當時的財政部平市官錢局發行之伍拾枚當拾枚銅元券,其背面圖景即北海公園內白塔(圖1)。白塔始建于清初順治八年(1651),是一座藏式喇嘛塔。此塔高35.9米,上圓下方,富有變化,為須彌山座式,塔頂設有寶蓋、寶頂,并裝飾有日、月及火焰花紋,以表示“佛法”像日、月那樣光芒四射,永照大地。塔身正面有一盾形小龕,內塑紅底黃字的藏文圖案,含“吉祥如意”之意。1679年該塔被地震所毀,次年重建。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塔頂被損。在修復時,發現塔內主心木中藏有一個二寸見方的金漆盒子,盒蓋繪有太極圖,盒內藏有兩“舍利”,證明此塔是一座舍利塔。該塔矗立于瓊島頂峰,綠蔭擁簇,巍峨壯美,引人矚目,具有主宰全園的氣勢。此紙幣縱90、橫153毫米,由財政部印刷局印制。
民國十年(1921),當時的東三省官銀號發行之拾圓國幣券上,其正面圖景是北海公園內的小西天硫璃牌坊(圖2)。小西天是乾隆皇帝為其母孝圣皇后祝壽祈福而修建的。大殿面積1260平方米,四面環水,有橋可通;殿四面各有琉璃牌坊一座,四角置方亭,整個建筑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它是中國最大的方亭式大殿,為北海公園內獨特的景觀。此幣縱97、橫173毫米,由美國鈔票公司印制,十分精美。
時隔三年后的民國十三年(1924),東三省官銀號再次發行之拾圓匯兌券,其正面還有北海公園內善因殿的圖景(圖3)。善因殿位于白塔前,是座小巧精致的宗教建筑。殿內供有銅質鎦金“大威德金剛”(俗稱“千手千眼佛”)佛像。其殿頂為上圓下方的雙重檐,以表示“天圓地方”之意。四壁外側用佛像琉璃磚裝飾,華美而莊重。游人至此,居高臨下,視野無垠,是觀賞京城景致的最佳之地。明朝人士韓雍,曾這樣描述他在此處所目擊到的景物:“近而太液晴波,天光云影,上下流動;遠而西山居庸,疊翠西北,帶似白云;東而山海,南而中原,皆一望無際,誠天下之奇觀也!保ā队挝髟酚洝罚4藥趴v85、橫167毫米,由美國鈔票公司印制。
另外在民國二十一年(1932),當時的六河溝煤礦有限公司發行之壹圓工資券上,其正面也有北海公園靜心齋的圖景(圖4)。靜心齋位于北海公園內天王殿東北側,占地面積4700平方米,是一座建筑別致、風格獨特的“園中園”。該園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初名鏡清齋。光緒十一年(1885)重修,又稱“乾隆小花園”,成為清代的行宮及皇太子的書齋。當年慈禧常乘小火車從中南海來此避暑,1913年改為今名。北海自1925年辟為公園以來,此處從未開放過。現經大力修整,已供游人參觀。該處主要建筑有靜心齋、韻琴齋、抱素書屋、枕巒亭、疊翠樓及沁泉廊等。位于西北側的疊翠樓為園內的最高建筑,樓高兩層,登樓遠眺,北海景色盡收眼底。該園以山、池、橋、廊、亭、殿、閣的優美建筑布局取勝,是一座風光如畫,妙趣無窮的小巧園林,為園林藝術中的杰作之一。而此幣縱82、橫129毫米,由當時的財政部印刷局印制,十分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