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圓人民幣(正面)
筆者藏有一枚第二版人民幣中最珍貴的一枚拾圓人民幣,是由蘇聯代為印制的,其尺寸為21厘米×8.5厘米,是所有人民幣中尺寸最大的一枚。該幣基色為黑色,正面為一男一女的典型工農形象;正面左側有國徽水印,作為防偽標志;鈔票四邊有較寬的白邊,所以有“工農圖”、“大白邊”、“大黑十”等俗稱。
新中國成立之初,由于第一套人民幣版別多、面額大、防偽功能差,因此亟須設計出第二套人民幣來解決這些問題。由于受當時國內印刷技術和生產能力所限,又缺乏高檔專用有水印的印鈔紙,于是向蘇聯尋求幫助。1955年3月1日,第二套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流通,其中有叁圓、伍圓兩種蘇聯代印的鈔票。拾圓券的版樣1955年2月1日才交付給蘇方,因為原設計的工農兵圖案,經黨中央審批時,毛主席指示:票面上的戰士形象不夠英勇,手中拿的還是美式卡賓槍,不恰當。后經重新設計繪制,正式定稿為:工農聯盟。當時的立意很明確,戰爭過去了,要和平建設,要維持世界和平,直到1957年12月1日,蘇聯代印的拾圓券才正式發行流通。
中國人民銀行于1964年4月14日發出《關于限期收回三種人民幣票券的通知》,限期兌收叁圓、伍圓、拾圓的人民幣,兌收期限為30天。拾圓券的人民幣從發行流通到兌收只有7年,由于該幣發行時間短,存世量少,收藏價值非常高,現在市場價高達18萬元1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