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俗稱“土豪金”的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紙幣11月12日的正式發(fā)行,對人民幣的集藏再次引起了藏友們的關注。
近 幾年來,有越來越多的愛好者加入了錢幣收藏的行列。有關資料記載:自1949年至今,我國已經(jīng)發(fā)行了五套人民幣,其中,第一、二、三套已經(jīng)退出了流通領 域,成為“歷史貨幣”,許多錢幣愛好者將這些退出流通的紙幣精心收藏,關心這些紙幣的質(zhì)地、品相和內(nèi)涵,從錢幣學、貨幣史的角度學習、研究。
其 中,第二套人民幣中的“蘇三幣”是人們爭相收藏的珍品。所謂“蘇三幣”是指1955年發(fā)行、1964年停止使用的由前蘇聯(lián)代為我國印刷的人民幣三種券別 (即黑色拾元券、紫黃色伍元券和深綠色的叁元券)的人民幣,“蘇三幣”同時也記錄了中蘇關系史上曾經(jīng)的重要一頁。
1952年4月 份,我國第一套人民幣僅流通了3年零4個月就停止使用。此前,我國就緊鑼密鼓地計劃實行貨幣改革,由于新的人民幣的比值一元將值舊人民幣一萬元,并且還要 防止敵對勢力以偽鈔輸入的破壞,因此提高新幣質(zhì)量、防止造假極為重要。當時的蘇聯(lián)印鈔技術和印刷條件都比我們高,中方提出將蘇聯(lián)使用于盧布上的奇異技術用 于我國新幣上。為此,當時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南漢宸親赴莫斯科,與蘇聯(lián)方面談妥了代印人民幣的意向。參與處理有關事務的還有我國駐蘇聯(lián)大使張聞天和代辦戈 室權等,周恩來總理親自指揮了全過程。
“蘇三幣”也是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政府請?zhí)K聯(lián)幫助印制的第二套人民幣中三種面額最大的紙幣, 當時的蘇聯(lián)“老大哥”也不負重托,按時將數(shù)十億人民幣交付給了中國。無論從鈔票用紙、幣面底紋、變點花紋到暗花等各個方面都達到了要求。特別是拾元面額的 紙幣(俗稱“黑拾”),不僅當時的面額較大,且票幅尺寸也最大。因為這“蘇三幣”流通時間短暫,加之這“黑拾”票幅大于所有人民幣的票幅,很不易保存,所 以保存在民間的極少,收藏者保值增值的功能更大,據(jù)業(yè)內(nèi)人士說:當下全品相的“黑拾”每張已漲至驚人的數(shù)十萬元。
筆者關注錢幣收藏 多年,并不是所有退出流通的人民幣都具有較大的收藏價值,至于排隊到銀行兌換“土豪金”2015年版百元大鈔更無必要。“物以稀為貴”應是收藏界的通用法 則,所以收藏人民幣一定要選其珍品,只有這樣才可保值增值。當然了,如果純粹就是喜歡、玩玩的,那也就是另一種收藏了。
陸錫增
來源:揚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