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辦錢幣展民間珍品亮相 |
發布日期:12-12-27 08:50:2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臺海網 作者:海峽導報記者 張順和/文 沈威/圖 |
臺海網12月2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張順和/文 沈威/圖) 上周末,作為10周年的慶典活動,廈門市錢幣學會特別在廈門市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專題錢幣展,7位廈門頂級的錢幣藏家帶著豐富的藏品現身,令人大開眼界。 導報記者特意在現場搜羅了一些珍稀藏品,希望能給錢幣收藏愛好者們提供一些參考。 一張紙幣值近500萬元 在錢幣藏家眼中,第一套人民幣無疑是幣王中的幣王。此次錢幣展上,廈門藏家柯福晟所藏的“人民銀行”系列紙幣大全套中,就包括了第一套人民幣中的400多個版別、200多種樣票,市場估價2000萬元左右,無論是數量、品相還是品類,在全國都堪稱一流。 據藏家介紹,1948年開始印制使用的第一套人民幣,因正值戰爭時期,當時印制顏色的調配都是用目測,顏色有深有淺,紙張也不統一,有厚有薄,大部分沒水印,即使有也不統一。所以,第一套人民幣是版別最多的。 第一套人民幣中,若以市場價值計,最珍貴的有6張。其中,1949年內蒙古地區發行的“大牧馬”,面值1萬元,存世量不超過100張。去年上海泓盛一場拍賣中,一張“大牧馬”加傭金的成交價達460萬元。而柯福晟手中的這張品相還好于拍賣的那張。 “袁大頭”也有紙鈔 “袁大頭”作為銀元藏品的一個代表,似乎已經家喻戶曉。不過,“袁大頭”還有可能是一張紙幣,你知道嗎? 福建省收藏家協會常務副會長丁建南的藏品中,就有這么一張“袁大頭”紙鈔。這張面值10元的紙鈔品相完好,票面上顯示著“中國銀行”字樣,而正中正是類似于銀元“袁大頭”袁世凱的頭像。 據介紹,該紙幣產生于中華民國三年,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時期,但紙幣還未正式發行,袁世凱就因復辟倒臺了。這張紙幣沒能像銀元那樣廣為流傳,在市面上極其少見,因此收藏價值很高。 今年5月,丁建南從北京保利拍得此張紙幣,當時的落槌價是13萬元。 偷工減料的大銅錢也珍貴 方孔銅錢相信大家都見過不少,但重180多克的方孔錢大概就少見了。咸豐通寶中的“寶福一百”就是這樣的一枚大錢。 藏家陳林介紹,咸豐年間,太平天國起事。戰亂導致通貨膨脹,朝廷不斷增發貨幣而材料又不夠,只好偷工減料。 按一般形制,一文銅錢的重量大約是5克,該通寶面值100文,如果按形制算,那重量得在500克左右。但該通寶的重量只有180多克,無形中,清廷就克扣了300多克的銅料。 更顯珍貴的是,該通寶由福建局鑄造發行,是一枚“樣錢”,因此,與同樣規格的“流通錢”相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