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民幣家族五世同堂/訪人民幣收藏家/尹連宗 |
發布日期:08-07-04 00:00:00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從收藏家到學者 尹連宗除了收藏人民幣,也研究人民幣,他表示:`貨幣是一個國家的名片,是國家主權的象征,它不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與經濟發展的重要見證,也是數千年中華錢幣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人民幣融政治、經濟、軍事、歷史、書法、民風民俗、名勝古跡、藝術、科技、冶金鑄造于一體,集美學、工藝學于一身。涉及知識面之廣,文化蘊含之豐富,堪稱博大精深,學問無窮。」 對于人民幣誕生的經過,尹連宗了然在胸。他介紹說,一九四七年初,國共內戰進入了中共方面戰略反攻階段。當時全國已有中共領導的銀行三十余家,發行各種票面貨幣二百五十七種。由于中共控制下的各解放區貨幣不統一,貨幣比價不固定,例如當時晉察冀用的是邊幣,晉冀魯豫用的是冀南幣,山東用的是北海幣,東北用的是東北幣,西北用的是農民幣,造成經濟發展和貿易交往上的重大障礙。為此中共高層決定籌建華北財經辦事處,調整各解放區的貨幣貿易關系,并著手開展貨幣統一工作。同年八月,董必武任主任的華北財經辦事處正式開始辦公,當時有人建議新發行的貨幣叫「人民幣」,董必武十分贊同,他同時提出:人民幣是新中國的貨幣。我們是獨立自主的國家,在票版的正面和背面,除了必要的阿拉伯數字外,一律用中文,不能像某些貨幣那樣,摻雜著英文字。 第一套人民幣的票版正面圖景由晉察冀邊區銀行印制局的王益久設計,背面圖景由沈乃鏞設計,一共五個品種、七種版別的人民幣設計樣稿經毛澤東等圈閱批準,其中有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和一百元券。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解放軍取得東北最大的城市沈陽,隨即劍指平津。十一月二十二日,董必武簽發了成立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統一貨幣的訓令。為了趕印這批負有歷史重任的人民幣,工人們晝夜不停地挑燈夜戰,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一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告成立,第一套人民幣于同日發行,這套人民幣共設計生產了十二種面值、六十二種版別,結束了國民黨統治下幾十年的幣制混亂歷史。 第一套人民幣面值多且種類復雜,但流通時間較短,一九五三年中國再發行第二套人民幣,第一套人民幣到一九五五年中便全面停止流通。 撰寫專著博得好評 對于今年已六十歲的尹連宗來說,二十年的收藏生涯,不僅豐富了他的精神文化生活,還給他帶來了數不清的悲苦喜樂。 在收藏初期,尹連宗也吃過不少次「不懂行」的虧,就是這樣的經歷,把他變成了一位研究型的收藏家。幾年前,尹連宗根據他多年的收藏經驗和知識積累,寫了一本融知識性與收藏性于一體的大眾讀物《人民幣知識通覽》。在書中,尹連宗將人民幣分為主幣、輔幣、紙幣、硬幣(鑄幣)、鎳幣等,就其印刷中的安全線、纖維絲、彩點、水印他都標得一清二楚,就連所有同色異譜油墨、磁性油墨、螢光油墨、紅外油墨、磷光油墨他都將其標清注名。人民幣在印刷過程中所出現的奇異幣、廢鈔、偽鈔、變造幣書中都有詳細說明,全書十部分,共三百二十個課題,是建國以來關于人民幣內容最全,知識面最廣的一本專著,添補了人民幣學術專著的空白,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認可和好評。 尹連宗說,收藏人民幣,宣傳、普及人民幣知識,如今成了他退休后要干的一件大事兒,每當看到自己又得到了新的人民幣藏品,一天的疲勞就會頓忘九霄云外,所謂「君子愛財」,對他而言,就是君子愛藏。 大公網 |
上一篇:榆林米脂發現陜甘寧邊區幣 為面值5元紙鈔 |
下一篇:人民幣收藏的禁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