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集幣熱的不斷興起,一些所謂收藏價值極高的“錯版貨幣”吸引了不少初涉集幣領域的新手,尤其是在互聯網上,一枚“錯版貨幣”的叫價動輒數千元或上萬元,“錯版貨幣”真有那么高的收藏價值嗎?
其實,在我國,人民幣所謂的“錯版”是根本不存在的,因為印鈔廠印制鈔票時使用的印版、制造硬幣使用的鋼模等,都是一個整體,在印制過程中,絕對不可能出現局部圖案或文字倒置的問題。因此,也就更談不上所謂的“錯版”現象。目前市場上出現的一些所謂“錯版”幣,有變色、漏印、倒印、水印倒置等,絕大多數都是不法分子人為采用化學褪色、挖補、改刻等手段偽造出來的,集幣愛好者購買時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上當受騙,因為這樣的“錯版貨幣”沒有任何收藏價值。
目前常見的偽造“錯版”幣大致有這么幾種:一是將紙幣中心的“壹佰”、“伍拾”大寫改成倒置;二是將“100”、“50”小寫改成倒置;三是將“中國人民銀行”改成倒置;四是將紙幣中的水印暗像改成倒置。此外,還有將紙幣上的編號改成含有“88888”的“靚號”。
作為一種特殊的產品,人民幣和其他產品一樣,在生產過程中也會出現殘次品,而且由于人民幣印量巨大,有時難免會有極個別殘次品流出來,但它不屬于錯版幣。這種殘次品與郵票的錯版不同,郵票在設計或制版中出錯,發行后發現錯誤會及時收回,少量流入社會的則成為珍郵,如“全國山河一片紅”、“蔡倫公元前”等郵票。但殘次人民幣不是錯版幣,不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所以也就談不上什么升值潛力。當然,集幣愛好者若有幸覓到這類與一般人民幣略有區別的殘次幣,作為趣味幣專題收藏倒也未嘗不可。
寫于2006年
整理自中國集幣在線幣市大家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