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張昕)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現金(紙幣)正慢慢變得“少用”,但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有免不了要使用紙幣的場景。不過,今后惠州市民在使用紙幣時,有部分可能會“不宜流通”!
近日,《不宜流通人民幣紙幣》行業標準發布,新標準明確規定了不宜流通人民幣紙幣的類別及判定指標,惠州市民手中若有不宜流通的人民幣紙幣,可以直接拿到銀行兌換。
那么,不宜流通的人民幣紙幣有哪些特征以及如何判定呢?
根據新規,不宜流通人民幣紙幣具有臟污、污漬、脫墨、缺失、粘貼、撕裂、拼接、變形、涂寫、皺折、綿軟、炭化12類特征,而且每一類特征又有細化標準。
以常見的“缺失”為例,新標準就規定了3種票面缺損的細化標準,即票面(不含四個角及安全線)缺失,單處缺失面積大于10平方毫米,或票面多處缺失,累計缺失面積大于12平方毫米的(缺失面積大于2平方毫米起計入累計量)。
又比如“拼接”,根據新標準,一張紙幣損壞為兩個部分以上,通過粘貼等方式按照原樣連接的不宜流通。
市民手中若有不宜流通的紙幣,可及時到惠州各大銀行網點進行兌換,各家銀行都有兌換殘損人民幣的義務。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