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它與我國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并在我國社會經濟的活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我國人民幣不僅是價值符號,而且還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因此,筆者就人民幣的藝術欣賞與收藏價值作一探討。
一、人民幣的藝術欣賞
人民幣是由國家發行并強制流通的價值符號,是人民群眾勞動價值表現的工具,是商品交流的重要工具,根據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已發行了五套人民幣,每套人民幣的發行,都與社會進步,國民經濟狀況,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密切相關,并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主要是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有趣的人民幣的“¥”字符號的來源。我國人民幣是1948年12月1日開始發行的,規定以元為單位,元的漢語拼音是YUAN,于是就將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Y加上兩橫,寫成“¥”,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行的人民幣的符號。
(二)人民幣的文字欣賞。人民幣的紙分幣上有四種文字,即漢文、蒙文、維文、藏文。內容是“中國人民銀行”和面值、發行年號。在人民幣的角幣上,下面有漢字、阿拉伯數碼字及漢語拼音字,背面有蒙文、藏文、維文、壯文、漢語拼音五種文字,內容都是“中國人民銀行”和面值、發行年號。第一、二、三套人民幣元幣正面為漢、蒙、藏、維、壯文和漢語拼音、阿拉伯數碼字,背面為漢語拼音,內容都是“中國人民銀行”和面值、發行年號。其中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幣角幣正面為漢文和阿拉伯數碼字,背面為蒙、維、藏、壯文和漢語拼音、阿拉伯數碼字,內容是“中國人民銀行”和面值。元幣正面為漢文、盲文和阿拉伯數碼,背面為蒙、維、藏、壯文和漢語拼音、阿拉伯數碼字,內容是“中國人民銀行”和面值、發行年號。
(三)人民幣畫面上的設計,一是體現政治上的端重、莊嚴;二是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含意;三是體現中華民族的特點;四是體現國民經濟的發展變化;五是體現社會主義建設和科學成就;六是體現祖國美麗的大好河山。如1948年12月至1953年12月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共十二種,有六十二種版別,幣面上的圖案有工業、農業、牧業、交通、水利、人物、風景。如,面額為50元券的人民幣,正面底紋為淺藍色,花邊高梁為紅色,圖景為黑色,中間花符為淺紫色。正上方印有當時華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正楷書寫的“中國人民銀行”,中間有“伍拾圓”,底邊中間有“中華民國二十七年”等字樣,左邊主圖為“水庫”,右邊為“煤礦”北面底紋為黃茶色,邊為深茶色,正上方也有“中國人民銀行”及“50”字樣,票版是晉察冀邊區人民生產建設圖。1987年4月起,發行的第四套新版人民幣,正面圖案展示了我國工農學者和部分少數民族的勃發英姿,背面圖案則是6個優美奇絕的風景名勝區。100元人民幣的背面圖案是井岡山,50元人民幣的背面圖案理黃河壺口瀑布。2001年9月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中,20元人民幣背面圖案是美麗的桂林山水。它不僅有較高的藝術性,而且有時代進步的烙印。
(四)人民幣上設置水印,提高防偽能力。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幣印制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打擊制販假幣的力度加大,從第三套人民幣起,在紙幣印制了水印。如第三套人民幣的10元券,在它的左方印著天安門廣場圖案水印,第五套人民幣100元和50元券下面左側空白處,印有立體感很強的毛澤東頭像水印,20元和10元券正面左側空白處,印有立體感很強的荷花(月季花)水印,在10元券雙色橫號碼下方,還印有透光性很強的圖案“10”白水印,5元券在位于正面左側空白處,印有立體感很強的水仙花水印,在位于雙色橫號碼下方,印有透光性很強的圖案“5”白水印。
(五)人民幣紙幣票面特征反映時代的政治背景。第五套人民幣100元、50元、10元、5元券的主體圖案均為毛澤東頭像。50元券的票面特征,主色調為綠色,票幅長150mm,寬70mm。正面主景為毛澤東頭像,左側為“中國人民銀行”行名,阿拉伯數字“50”、面額“伍拾圓”和花卉圖案,左上角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徽圖案,右下角為盲文面標記,票面正面印有橫堅雙號碼。背面主景為“布達拉宮”圖案,右上方為“中國人民銀行”字樣和面額,偏左側下方有“1999年”和行長之章,副行長章。100元、20元、10元、5元券除部分特征與50元券相同外,阿拉伯數字、面額和花卉圖案不同,背面主景不同。
(六)人民幣設計的特點。第一套人民幣50券,第一次設計時,票版上有毛澤東像,但報請中央審查時,毛澤東同志在回電中指出:“票子是政府發行的,不是黨發行的,我現在是黨的主席,不是政府主席,怎么能把我的像印上呢?”因毛澤東同志不同意,第二次設計時,票面上設計了解放區生產建設的圖景。第五套人民幣50元券的設計特點,一是突出“三大”,即大人像、大水印、大面額數字,既便于群眾識別,又增強了防偽功能;二是取消了傳統設計中以花邊、花球為框的設計形式,整個票面呈開放式結構,增加了防偽設計空間;三是背面圖紋花邊設計既保持了貨幣的傳統風格和特點,又具有防偽功能;四是票面簡潔,線紋清晰,色彩亮麗;五是增加了機讀技術,便于現代化機具清分處理。
(七)有趣的文字書寫。由于各民族的文化習慣不同,人民幣上這5種民族文字書法的序列也多不相同。藏文、維吾爾文、壯文是橫排的,藏文和壯文自左而右。蒙文直排的,字序自上而下,行序自左而右,跟文字直排的行序相反。漢字可以直排,可以橫排。漢字橫排古已有之,不同的是,古代匾額一概自右而左,新匾額多半自左而右。為了對稱起見,漢字的行序還可以向排列。例如,多行的對聯,上聯自右而左,下聯自左而右,相向排列的行序,在甲骨文中已經有了。
二、人民幣的收藏
(一)收藏方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在解決溫飽問題后,已不滿足簡單的生活方式,向高層次的文化、藝術方面發展。因此,收藏成了人們普遍關注的投資方式,而收藏人民幣成為一種社會時尚。然而,人們熱衷于收藏人民幣,但有相當部分人的收藏方法不得當。筆者想就此介紹一些方法。
一是等值兌換。這種方法主要是向當地金融機構兌換新發行上市的普通流通人民幣及流通紀念幣,中國人民銀行經國家授權,到目前為止,已發行了第五套人民幣,每發行一套新版人民幣進入市場流通,就要停止一套舊版人民幣在市場上流通。即國家發行第五套新版人民幣時,同時宣布第三套舊版人民幣停止流通,因此,為及時收藏各套普通流通人民幣,就要在發行期間兌換一套收藏;
二是非等值兌換。這主要是指,在市場上停止流通的人民幣,裝幀人民幣,發行量較少的流通紀念幣,連體幣等。特別是已經停止流通的絕版幣,經過加工裝幀,或發行量較少等因素已經升值了的人民幣,如果再用等值人民幣兌換已經不可能,只有用非等值人民幣進行兌換,即用高出人民幣票面面額的價值,進行買賣行為,才能獲得;
三是必須依法收藏。《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禁止非法買賣流通人民幣、紀念幣的買賣,應當遵守中國人民銀行的有關規定。”第二十六條規定:“裝幀流通人民幣和經營流通人民幣,應當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因此,在收藏人民幣過程中,必須依法收藏,即除在當地金融機構兌換外,可到經人民銀行批準有權經營裝幀流通人民幣或經營流通人民幣的經營店去購買。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非法買賣國家嚴禁非法炒作或黑市交易的買賣人民幣作出了嚴格的處罰規定。
(二)收藏價值
人民幣不僅是我國商品流通的價值符號,而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主要表現在:一是有藝術欣賞價值;二是有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研究價值。我國每發行一套人民幣,都與當時人(接6頁下)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反映當時的社會生產力發展狀況。如1948年12月1日我國發行的第一批人民幣(面值為50元),主要是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華北人民政府,為適應國民經濟的發展,迎接新中國的誕生,在票面上設計了解放區生產建設的圖景。1955年3月至1962年4月發行的第二套人民幣,是由前蘇聯代印的,有一元、二元、三元、五元、十元、一角、二角、五角、一分、二分、五分共十一種面額的紙幣和一分、二分、五分三種面額的金屬分幣。1964年下半年由于國際形勢變化,我國政府兌收了由前蘇聯代印的叁元、伍元、拾元券,并將其銷毀。我國自行設計、印制了第二套人民幣,因當時社會生產力水平較低、人民群眾生活水平較低,第二套、第三套人民幣的最大面值為10元。改革開放以后,社會生產力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國民經濟發展較快,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也有了較大的提高,并解決了溫飽問題,因此,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幣的最大面值設計為100元;
三是收藏人民幣具有無價之寶。主要是新版人民幣發行后,舊版人民幣即逐步退出流通市場,人民銀行將退出流通市場的舊版人民幣回收銷毀,已經銷毀的版面人民幣就成了絕版,所收藏起來的絕版人民幣,成了無價之寶;
四是收藏人民幣也講究品值,品值越高,其收藏價值就越高,因此,收藏金融機構新折捆,無折痕,無污染,無破損的新的人民幣,其品值比有折痕、有污損或破損的舊的人民幣的品值高,收藏連續號碼的人民幣的價值,比沒有經過裝幀的散的人民幣的價值高。連體人民幣雖然不在市場上流通,但由于發行量極少,其收藏價值,比在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的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