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票為何悄然升溫 |
發布日期:09-07-10 09:08:0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阿秋 |
(J1---J.185于1974年5月15日至1991年11月16日發行 T1---T.168于1974年1月1日至1991年11月19日發行 JT票由第一套面世以來,已走過了三十五個年頭。在這些年當中JT票也曾、經歷過辛酸苦辣,在當前市場低迷、失去方向時,忽然讓人覺得眼前一亮,JT板塊在一片喧鬧聲中,悄無聲息的躍上了一級臺階。為何前一段時間被人為攻擊打壓的品種、不跌反升,其中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三十幾年間、消耗、沉淀、保管不善自然損毀等原因,使其流通在市場上好品象的不是斷檔,就是少量。當年未成立月壇郵票市場之前,主要交易一般在集郵總公司門前空場進行。當時人們多以個人喜好、純集郵為主、很少有大宗交易,多以面值左右的價格缺遺補拾,各集郵門市部也有零售,直到有了月壇郵市,投資郵票價值才有了一定的確立,形成了最初的芻型。八十年代遍地都是JT面值票,人們當初只是想收藏長期保值、投機的觀念很淡薄,買的版票隨手一折放進雜志、或書本里一夾就行了。現在市場上流通的折版,多數是這么形成的。 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方氣候差異較大,北方干燥郵票易保管、南方雨水充沛,經常伴有黃霉天。因郵票本身帶有背膠,如密封保管不妥,郵票的背膠很容易發生霉變。又因南方經濟改革開放起步較早,也使南方率先富裕了起來,所以南方至今,搞各種收藏投資大戶在國內一直名列前茅,郵票也不在話下。市場上出現有二膠的版票,一般是南方過來、霉變后的水洗版,細心點都能分辨的出來,這使市場好品象郵品存世量、再下一城的又一誘因。買版票時、將版票從中間部位、用一個手指平托起、版票兩邊下垂、會形成自然圓孤,版面平整、背膠、齒孔完好,肯定是挺版。 據我所知,自05年郵政改制以來,老JT票對郵政來說也是捉襟見肘,對市場并沒有形成沖擊。從05-08年市場回暖后,市場出現了部分、少量回流票。主要是由香港郵商、經深圳市場流入內地的,今年以來回流票已枯竭斷流。北方市場已很難再接到回流票了,也不排除惜售因素。 郵政為了兩個月后即將實施的郵政法,也在全國加緊布局、開辦郵票經營連鎖店,參與二級市場的營銷。搞門市經營、就要有東西上柜,還要有一定數量的庫存,為此也打開了投資人的想象空間。 市場 JT票的走強、是買漲起來的,一般的攤商都是隨銷隨購(進貨),不管進場資金怎樣遮掩、或暗地收購,就像釣魚的魚漂一樣,只要魚吃食就要往上送漂。比方:攤商賣出去一單JT票后斷檔了,當有人還找同樣品種的貨時,攤商出價肯定要略高于上一次賣價、或惜售,這樣會使價格小步快走自然抬高底部。郵政連鎖店開張,在沒有解決編年票打折的情況下,即使上了柜臺也不會有太多銷路,(未來編年版塊也慍藏著極大的獲利空間)眼前能吸引人的品種、只能由JT品種來擔當主打品種,所以JT票、在以上幾方面原因促成下走強,也就不足為其了。 97年那波行情,爆發拉漲速度之快讓人咋舌,然而只經過四十天左右的強勢上揚后、便被“北京您早”一條評論壓了回去,大意是:“郵票是投機倒把行為,到處是銅銹味兒” 因為當時我住單位宿舍樓,早上剛起床、同事就慌張敲門、告訴我這條壞消息,我頓感不妙!趕快讓拿東西奔月壇。因頭天我和一幫同事,剛以1870/盒出了一部分萬國張(元旦左右360/盒收的貨),因漲勢快本想第二天清倉,等到了月壇一問喊價才1550/盒,快到中午時,1500元-1530元價位才陸續賣掉。當時市場傳言、月壇要搬馬甸的消息,其實兩條消息、使人恐慌的還是電視報道那條是誘因。現在不用再擔心了!如今國家已為郵票有了合法的身份及地位,市場十二年的等待與轉機、就要變為現實、呈現在世人面前,從前的郵老大以“十一” 為界線,郵政就要與郵人、平等參與竟爭了,這波行情起來后、會有一定的持續性。因為由于郵政角色的轉換,有自身利益在里邊,郵政開百年老店也屬一種必然。超越97不但不是夢想,是怕有些人意想不到!是你不敢去想!因為有些人怕的畏手畏腳,希望為此能有所借鑒,行情來了擋不住!不要總是躺在那里、守望著屬于自己那片天空。 2009年7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