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年整體價值的重大歷史性機遇 |
發布日期:10-11-08 09:05:5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 |
七零 郵資票品價值發現歷史上有過三次,歸結時間為:1974年——1985年,1985年——1991年,1991年——1997年。這三個不同階段的演繹過程非常重要,也為1997年至今第四階段郵品價值發現埋下伏筆!而所研究的就是要破解迷局。 時間與板塊用A.B坐標圖操作,全部內容及細節分別設定在其中,發現不少有價值的線索,郵品板塊K線技術指標隨著國民經濟的起伏在運行,基本與物價漲幅成正比關系。將某些稀有金屬.礦產與高端價值郵品相聯系其技術指標圖基本重合。因此.價值發現來源于生活。三個時間段供求關系的轉化過程折疊來看,價值爆炸式上行是瞬間完成的,能量是不斷反復聚集的過程,再逐漸歸于平靜。回過頭來看市場價格總是難以置信。其實不然,資源優勢產生價值。很多資深老手非常看重高端郵品的投資價值而立于不敗之地。在組合板塊坐標圖里也能找到答案。對比才能有發現,尋找合理數據也是基于此。老紀特.文革.編號.JT郵票.早期郵資封片等價值研究僅限于生產資料可對比性,有些趨勢技術指標準確把握是有歷史價值,也能找到可以依賴的重要參數。我們的思維應該再開闊一些! 在國家郵政發行體系中,郵資票品面額的設定是有嚴格界定標準,歷史發行資料來看,最低普1分到香港金箔50元面值設定是界限空間概念,也為正常價格發行范疇,如等價貨幣,是國家最高權利的象征!郵資票品打折甚至回歸為零數據是一般分寸,猶如貨幣在國際地位中的浮動價值,與郵幣卡民間文化交流中價格調劑是一回事。所以郵票面額設定的潛在價值就值五十元,這就是郵資票品發行到流通.消耗自然升值的內因所在。 1991——2009年10月1日為國家編年郵票發行時期,更準確的是價值發現第四階段,同樣整體以JT郵票對比,包括面值設定.各個板塊之間橫向縱向對比數據,整體至少落伍二十年以上,價值還停留在最初的原始萌芽狀態,歸結時間在1985年上下,編年型張面額設定幾乎降值,按國家郵政慣例設定應該逐步遞增,型張從8元降6元是被動屈服概念。就是說設定面額郵資是讓利的,然而市場并不買賬,這確是很悲哀的事,不僅編年小型張如此,JP.JF.TP.小本片等等所涉及這一時期板塊幾乎都擺脫不了被降級的窘迫處境,坐標顯示整體已經淪為負數。簡直就是過去收藏集郵的翻版,一夜暴富的溫床!假如面值能買到猴票.奔馬.荷花.齊白石.桂林山水.西游記該有多好,殊不知現在購買編年郵品等同概念。后者實際價值投資更高!近幾年四達一路建倉編年廉價系列板塊,可見掌門人的頭腦很是清楚。 經過研究,現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