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版張也應擇精而發 |
發布日期:08-11-02 09:03:09 作者: 新聞來源:中國集郵報 新聞點擊: |
小版張作為一種較為獨特的郵品,一直頗受郵人的喜愛。我國郵政部門于2000年1月29日曾發行50萬張《春節》小版張,隨后幾年先后發行了“神舟飛船”、“辛巳年”、“端午節”和“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等題材的小版張,從2003年開始更是將小版張納入每年郵票預訂范圍,從而走入普通集郵者的郵冊。但今年以來新發行的小版張卻不再像以往一樣受到郵人的喜愛,其中的“海峽西岸建設”更是跌破面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幾方面: 一、發行量較大 從2000年開始到2003年期間發行的小版張數量大約在幾十萬版至100萬版;2004年后隨著集郵者關注程度的增加,小版張發行量幾乎是逐年上漲,2006年發行量在100萬版至200萬版之間。2007年已公布的三種小版張中,“丁亥年”小版張280萬版、“中國郵政儲蓄銀行”150萬版、“石灣陶瓷”150萬版。預計2008年發行量應該在200萬版以上,這對目前僅有幾百萬集郵者來說,是比較大的發行量。 二、題材選擇欠考慮 小版張發行應選擇大家比較喜歡的題材,但近兩年在這方面做得有些差強人意,有時選擇一些比較冷的題材發行。如:不少集郵愛好者認為2007、2008年選題“孔融讓梨”、“古代名將——戚繼光”應該發行小版張,與前些年發行的“司馬光砸缸”、“古代名將——岳飛”相呼應,但郵政部門卻選擇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海峽西岸建設”這些題材發行小版張。 三、面值偏高 近兩年的小版張發行價格偏高,套票大多是3至4套郵票一個版張,單枚票大多是8枚或10枚一版,面值普遍為9.6元。但今年發行的《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接力》、10月24日發行的“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面值達到16.8元,面值高也是阻礙小版張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筆者建議郵票發行部門從集郵者角度出發,選擇郵票發行計劃中普遍受集郵者喜愛的題材發行小版張,同時適當降低發行量和發行價格,提高廣大集郵愛好者的積極性,為2009年郵票發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
上一篇:“郵政法草案”仍不免令人一聲嘆息 |
下一篇: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