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幣投資者要把握第三次郵市大潮 |
發布日期:10-04-20 09:17:2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畢氏郵品 |
眾所周知,1991年的郵市大行情是建立在市場經濟確立過程中的通貨膨脹期;1997年的大行情是建立在亞洲金融風暴的背景下。為什么郵幣行情總是和經濟環境相悖呢?這個道理很簡單,其他投資領域的蕭條正是社會資金流向郵、幣市場的黃金時期。80年代的中國投資領域單一,所以郵、幣出現了長達十年的慢牛行情,進入90年代以后,隨著投資多元化,郵幣市場投資就變得弱化,但是每逢經濟通脹時,郵、幣投資往往呈現勃勃生機。 2009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于融入國際經濟的中國帶來的不小的沖擊。在4月18日舉辦的“2010投資與理財年會暨第四屆學習型中國-投資理財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表示,目前通脹預期已非常明顯,二季度CPI有繼續上升的可能性,值得各方關注。 2009年以來,郵、幣市場不出所料地出現了勃勃生機。結合前兩次郵市大潮失敗的原因,我們堅信:只要不去炒作截留嚴重的新郵,郵市的大潮就會來而不走! 目前,郵幣市場總體是好的。盡管部分截留品種出現的上漲,但僅限于局部,不會對郵市造成毀滅性打擊。特別是近期,各板塊出現了風向標品種更是說明抵制截留乃民心所向。結合經濟專家的預測與分析,二季度的經濟通脹壓力仍然存在,郵幣的資金將會更加充裕,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抵制截留,萬眾一心,郵幣市場將會沿續去年的方向繼續前進。 如果在老票貨源不足的情況下,將資金急功近利地投向截留新郵,大量庫存沖擊市場的歷史必將重演,進而圈走資金,徹底銷毀第三次郵市大潮(特別是現在新郵出售已經企業化管理,這種放貨更是容易)。 1997年的新郵沖擊的陰影在很多投資者心理仍然存在。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1997年的大潮為什么毀滅,為什么曾經市場價格數倍于面值的型張最后跌到只有面值的五分之一(例如:1999年的竹子張面值500元,價格從1200元跌至180元)。現在的郵市行情已經不會再重演歷史,因為“新郵截留伎倆”已經被曝光,大量截留貨源沖擊市場歷史已經一去不返。 綜上,第三次郵市大潮已經確立,廣大集郵者、投資者要看清形勢,認清形勢,保護好郵市資金,經過13年的積淀的第三次郵市大潮必將以其雄厚的資金創造出令世界吃驚的輝煌,將為人口最多中國創造出數十萬個就業崗位,為富裕起來的中國人民增添新的文化需求,帶動更多的相關行業齊頭并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