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宏觀政策環境的變化。中央支持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政策逐步兌現落地,電子盤應運而生,不要以為這是民間行為,這是國家文化產業政策黃金十年的具體體現,是習李以改革釋放政策紅利的具體措施,為什么說是黃金十年,這是因為,國家高度重視和鼓勵支持一個行業、一個產業的政策周期至少在十年以上,尤其是文化產業更是民族振興中國夢的永續主題。目前,對電子盤有看好的、有唱衰的,我的認識就是---大方向絕對符合中央大政方針政策,電子盤路會越走越寬,但緊隨行業產業的大發展,國家會逐步采取制定完善法律法規、以成立文化交易監督管理委員會或者電子交易監督管理局等措施,加強行業產業規范化監督管理。
第二,經營交易模式的變化。郵票市場經營交易模式改革創新加速,中郵集團經營管理體制機制已經發生重大調整,從獨立分級法人經營管理模式轉變為總分公司體制,實現全國所有經營主體法人統一,也就是由過去業務宏觀指導轉向全國郵政系統連鎖式經營,結束了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歷史。郵票發行屬于中郵集團壟斷業務和核心利益之一,接下來如何經營郵票還有待觀察,但可以預判的是----郵票發行銷售經營模式方式會出現重大轉折性變化,中郵集團積極參與其中運作將成為巨無霸,當然中郵集團不會面面俱到,打造旗幟性優秀題材、彰顯郵票集藏投資巨大誘惑會成為主旋律。同時,電子盤線上交易、網絡交易(互動發、一塵等等)、現貨實物交易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三位一體將長期并存發展、日趨完善。
第三,郵票市場籌碼流動的變化。人是逐利的、郵票籌碼更是趨利的,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往,名和利是人生追逐的最原始動力,電子盤誕生就是敢吃第一只螃蟹、追逐利益和人生價值的機構和勇者的探索,電子盤觸及到了郵票市場敏感神經,使郵票資源籌碼走向發生了歷史性大逆轉,徹底改變了由中國郵政印刷向民間銷售分散沉淀的唯一路徑,藏品托管入庫上盤加速了民間郵票資源籌碼向一個個文交所大倉庫集中的步伐,變龐大實物籌碼資源為大數據資源,郵票的文化金融屬性得到巨大催化,打開了全國民眾參與郵票投資的閘門,郵票股票化,開闊了郵票文化發展的新的巨大的空間。有知情朋友透露,全國近2--3年至少會有30家文交所開辦文化電子盤,無論這些電子盤發展境況如何,但開盤必須要有大量資源籌碼,沒有資源籌碼什么盤也開不成,這就使得郵票資源成為香餑餑,不僅民間收藏投資郵票資源在賺錢效應驅使下快速流向文交所,買空馬甸、盧工2010年以前國家郵政局發行郵票資源也不是危言聳聽。
第四,市場競爭加劇的變化。各省各地各行各業參與組建成立的電子盤蜂擁而起,對于郵票市場和全國集藏投資者是福音而這不是壞事,不管它成立多少電子盤我們都歡迎,因為市場經濟有競爭才有活力,有競爭才有更優質服務,有競爭才有郵票資源洛陽紙貴的機會。但對于電子盤來說,每一天每一個決策每一個措施都會影響到自身利益甚至是生死存廢,我的預測判斷是----到2017年全國能夠存活并做大做強的電子盤不會超過10家,也有可能在強烈市場競爭中存活、脫穎而出保留的電子盤在5家左右。
第五,收藏產品需求的變化。隨著民間郵票資源籌碼源源不斷流向電子盤,集藏投資特別是收藏市場需求會出現逆勢成長巨大需求變化,開發集郵產品冊、典藏冊、收藏冊會出現巨大商機,比如說開發編年郵票大版典藏冊、單枚票集郵冊、四方連產品冊,編年小版張經典品大全冊,縮量小型張典藏冊,生肖大全冊、大版小版贈送版系列冊等等,這些在民間市場開發空間非常廣闊,所以說,很多郵票在實物市場一票難求、價值不菲,再加上產品開發跟進(很有可能中郵集團公司總分制定型后或做開發工作),線上集中籌碼,線下開發分散沉淀籌碼,這個市場還會蕭條嗎?有著核心利益的中郵集團公司絕不會讓郵票市場往死里整,搞活搞火搞大郵票市場才是中郵集團公司領導決策層心照不宣的目標。
秦楚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