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7月的一個周末,伴隨著炎炎烈日的烘烤,筆者走進西安郵市,空調吹出的陣陣涼風讓人頓感清爽。
郵市里人很少,老黃和老李坐在一起聊天,看到筆者過來,忙打招呼。筆者問:“不在柜臺做生意,整啥閑事?”他們笑道:“這就是生意,坐在一起,才是做生意呀!”隨后,老李整理起前幾天收購的郵品,并喃喃地對筆者說:“生意就是這樣的,要慢慢來。”正說著,老王走了過來,他看到“抗戰勝利50周年”郵票,趕緊對老李說:“現在網上有人高價收購這套郵票,都漲到十七八元了,你怎么還不賣?”老李笑著說:“我特別看好這套郵票。現在是抗戰勝利70周年,等到80年周年或更遠,價格一定會更高。”老王說:“你要是把收來的郵票全賣給北京的郵商,這些冊子和郵票就又流回市場了。”也是,現在發行的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使用量很少,幾乎成了純粹的收藏品和投資品,郵市一直在演繹著新郵的“守恒定律”——沒有使用的郵票從一個人手里轉到另一個人手里。
已經過了吃中午飯的時間,筆者看到老Q拎著一個塑料袋進來,問他中午吃的什么,老Q走到柜臺里,一邊從袋里拿出一個快餐碗面,一邊對筆者說:“郵票跌了,跌得快連這碗面都吃不起了。”筆者問:“不是‘電子盤’郵品天天漲停嗎,怎能會不賺錢?”老Q說:“有漲還有跌呀!前幾天“集郵聯‘六大’”雙連小型張價格都漲到400多元了,現在已跌去一半了。玩‘電子盤’的人也是有掙錢的,就有賠錢的。”(更多精彩,盡在《中國集郵報》。請到郵局訂閱《中國集郵報》,記住郵發代號:1—164。)
的確,近期股市行情連續下跌,實體郵市和郵品“電子盤”也相繼回調。現在西安郵市已有專門代辦各地郵幣卡交易所開戶的郵商。老李說,老王就玩“電子盤”,他玩得比較早,賺了不少。老劉說,郵品“電子盤”炒作獲利快,賠得也快。
筆者看到老李的柜臺旁堆了一沓“環境日”卡書,走近翻開一看,除了第一頁夾了一版“環境日”小版張,其余頁面都印成了明信片格式,卡書的主題是宣傳環保。老李說,這卡書售價是50元,“環境日”郵票發行后沒幾天,小版張就能賣70元,現在跌到40多元了。旁邊幾位郵商翻看卡書后說:“太浪費了。用這么好的紙張印成書,只有一版小版張,實在是太不環保了。”柜臺上擺放的“抗戰70周年”郵資郵簡,老李賣到了20元一枚,市場還是很缺貨。郵商納悶:“發行量170萬枚的郵資郵簡,貨都到哪里去了?”還有上月發行的JP199“抗戰勝利70周年”郵資片,郵市中也很少見到,買不到的集郵者更是惱火。“感恩父親”郵票市價依然在5元左右,“乙未羊”贈送版也從70多元下降到了40多元。老李說,“十八大”大版票也從近6000多元的價格下跌到了2000多元。
一位郵商說,現在“電子盤”能賺錢,誰還做實體郵市的生意。幫郵人配一本年冊才賺10多元,還特別費神,有這時間,還不如在“電子盤”炒作來錢快。除非“電子盤”做不成了,再踏踏實實做生意。的確,郵品“電子盤”的漲漲跌跌對實體郵市影響不小,也給郵商的郵品經營帶來了新的思考。
盡管郵品“電子盤”炒作和網絡郵品交易今年都很火熱,但是仍舊有人堅持在實體郵市經營。老黃就說,“電子盤”的誘惑不小,可那玩意不是誰都能玩的,咱還是踏踏實實在柜臺做生意吧,這樣掙錢不管多少,掙得放心啊。
郵市的健康發展離不開這些郵商的經營。老馬每周周末來郵市,都帶上裝有香港和澳門地區的郵票及國外郵票的郵冊,因為他出售郵票價格公道,來找他買郵票的人也不少。他說,為了滿足集郵者的需要,他可以整套郵票拆成散票來賣。筆者還遇到了一位只經營JT郵票的郵商,他總是說,咱賣票比網上賣的都便宜,價格實在點,自然就吸引到客戶了。
(來源:中國集郵報 作者:駱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