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蘇冰
世界上第一枚生肖郵票是日本于1950年2月1日發行的虎年生肖郵票,至2017年,全世界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過生肖郵票。我國的生肖郵票是從1980年開始發行的。
生肖郵票作為詮釋、傳播與宣揚生肖文化的一種載體,能夠使更多的人從中了解、感受中國生肖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由此喜愛上中國生肖文化,有的甚至因此成為生肖文化的愛好者和傳播者。在人們爭相購買2018年生肖郵票的時候,讓我們一起走近我國的生肖郵票。

生肖郵票是以我國干支紀年的十二種生肖動物為題材的賀年郵票。早在1978年我國郵票發行部門就已經有發行生肖郵票的動議。1978年為干支紀年的戊午年,即生肖紀年的馬年,當時的郵票發行局副局長薛鐵曾經建議發行“馬年”郵票。
生肖在文革期間被認為是“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1978年初距文革結束才一年多,人們的思想還受到文革“極左”思想的約束。由于這些原因,當時郵票發行局的多數領導心存顧慮,為慎重起見,郵票發行局決定暫不發行用生肖紀年命名的“馬年”郵票。但為了投石問路,決定發行一套以“馬”為主題的郵票。
經過研究,最終確定以著名畫家徐悲鴻先生創作的國畫馬為原圖印制一套郵票,這樣郵票發行局于1978年5月5日發行了T.28《奔馬》特種郵票10枚及小型張一枚。這套郵票以“奔馬”命名,而不像以往或之后發行的以名家名作為題材的郵票那樣將該套郵票命名為“徐悲鴻作品選”,就是因為該套郵票肩負著為發行生肖郵票探路的光榮使命。這樣在1978年雖然沒有發行馬年生肖郵票,但是在馬年里終于有了“馬”的身影。并且這套郵票發行后,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這增加了郵票發行主管部門發行生肖郵票的信心。
1979年4月,中國郵票代表團到香港地區訪問,香港郵政發行的生肖郵票給代表團成員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北京后,代表團成員建議仿照香港做法每年發行生肖郵票,發行生肖郵票再次被提上議事日程。此時十一屆三中全會已經召開,發行生肖郵票的時機已經成熟。
為“猴票”辦“準生證”
1979年6月上旬,在郵票發行局局長宋興民的組織下,開始著手1980年生肖郵票———“猴票”的設計,中國生肖系列郵票的發行工作正式啟動。此時,中國郵票總公司成立,承擔經營郵票的職責,與郵票發行局是同一個機構,宋興民既是總經理又是局長。出于經營與宣傳的雙重考慮或許促進了該項工作的進程。
1979年10月22日,郵票總公司在給郵電部的《關于每年發行“年票”的請示報告》中提出:“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希望和海外需要,我們考慮在每年春節發行一種郵票(簡稱年票),圖案是十二生肖,即猴年出猴,馬年出馬,每次一枚。”


這一報告較為集中地反映了當年郵票發行部門發行生肖郵票的計劃,其目的是為了滿足國內群眾和海外的需要,發行時間是在傳統春節前后,當時生肖郵票的名稱叫“年票”,發行數量為一套1枚,郵票圖案選用郵票發行年對應的生肖動物,從猴年開始,以后每年系列發行。應當說,這份請示報告是一份關于發行生肖郵票的較為具體的規劃,其對生肖郵票的發行考慮是較為周全的,也是切實可行的。然而從已有的郵票發行檔案來看,該請示報告沒有主管領導的簽署,也沒有文號,可見這份請示報告并沒有呈送到郵電部。至于這份擬好的報告為何沒有呈送到部里,其中的緣由確實讓人深思。
大約半個月后,即11月6日,郵票發行局在給郵電部的《關于擬發行〈猴年〉特種郵票的請示》或許可以為人們揭開其中的謎底。
該請示中寫道:“我國是干支紀年的創始國,目前亞洲一些國家沿用的舊歷,也是我國創立的。日本和香港每年也發行類似‘年票’。我們出十二生肖的年票,既可宣傳我國悠久的科學文化傳統,普及天文知識,又可滿足廣大群眾的需要,給傳統的節日增添一項喜慶內容。明年是庚申年,按照‘五行’的說法,庚申年即金猴年,故我們特請中央美術學院名畫家黃永玉同志設計了《猴年》特種郵票一枚,畫面就是一只金猴,擬在明年春節前發行。”
從這個請示中,可以看出和前一個請示之間的變化:請示報告的標題和內容有所變化,前一個請示標題是關于發行“年票”系列計劃的請示報告,后一個報告標題則是關于即將發行的《猴年》特種郵票的請示,在當時距猴年到來還有3個多月的時間里,想完成一套郵票的設計印制發行,時間無疑是極為緊迫的,所以標題就開宗明義地將請示重點放在即將發行的猴年郵票上,而不是放在一個相對長遠的年票系列計劃上,這樣無疑是為了突出重點,解決燃眉之急;請示內容上也增加了猴年郵票畫稿已經請黃永玉先生繪制完成的內容,表明了郵票發行部門在生肖郵票發行一事上堅持猴年始發、不容再拖的決心。
11月12日,郵票發行局呈送的《關于擬發行〈猴年〉特種郵票的請示》經郵電部部長辦公會議審查同意發行,這樣我國第一套生肖郵票發行獲得了“準生證”。
“猴票”大名《庚申年》
我國第一套生肖郵票在請示中稱為《猴年》特種郵票,至于這一名稱是如何演變為《庚申年》的,從郵票檔案中可以了解到其中緣由。
就在郵電部批復同意發行該郵票的次日,也就是11月13日,郵票發行科就郵票印制等有關事項向發行局領導請示。“猴年”郵票這一名稱引起了局長宋興民的特別關注,并給出了意見:“郵票名稱與設計室老孫同志(筆者注:原設計室主任孫少穎)再商量一下,叫‘庚申年’或‘新年郵票’似乎比‘猴年’好聽些。請酌定。”
在檔案中沒有老孫就郵票名稱發表的意見,但在他20年后的回憶中,對該郵票名稱的命名有這樣的表述:“老宋召集設計、雕刻、印刷負責人與專家開會研究……郵票名稱,不用‘猴票’或‘賀年郵票’的提法,用干支紀年命名。”
郵票檔案記錄也印證了他的說法,檔案中記錄:“局長會議定為《庚申年》特種郵票”及“部辦公會議也同意庚申年名字為好”。這樣,經過反復協商,郵票發行部門最終決定生肖系列郵票用“干支紀年”命名,第一套生肖郵票的名稱定為《庚申年》。將年票與我國的干支紀年和生肖紀年結合起來,以周期性更大的干支60年來代替周期性較小的生肖12年,使生肖郵票的內涵得到了相應的完善和充實。
用干支紀年命名生肖郵票,強調了干支紀年與生肖紀年的內在聯系,同時具有弘揚傳統文化,普及科學知識和慶賀傳統節日等多重文化意義。這一變化反映了我國郵票發行主管部門在辦理生肖郵票發行的實踐中對我國生肖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更精準的把握。
1980年2月15日(即農歷庚申年春節前一天,己未年大年三十),我國第一套生肖郵票——《庚申年》郵票正式發行。這樣,國家郵政正式開辦84年后,我國郵票發行歷史已有102年的時候,我國第一套生肖郵票終于面世了。
然而,我國發行的第一套生肖郵票《庚申年》在發行之初不僅沒有受到人們的重視,而且還受到一定程度的冷遇。這從該郵票發行時曾作為銷售任務而分發給郵電部門職工,以及后來隨著該郵票身價倍增時,眾多曾經擁有該郵票人后悔的感嘆聲中可窺見一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推進,傳統文化的回歸,郵票發行部門精心打造的《庚申年》郵票受到國內外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人們親切地稱之為“紅猴”“黑猴”或“金猴”。這樣稱呼是因為該郵票底色為大紅底,所以叫“紅猴”;因為該郵票主圖的猴子是黑色印刷,所以也稱為“黑猴”;之所以叫“金猴”的原因,在上面郵票發行局給郵電部的請示中已有說明:“按照‘五行’的說法,庚申年即金猴年”,所以又稱“金猴”。
在我國第一套生肖郵票受到越來越多人喜好的時候,同樣它的身價也在一路走高。在如今我國已發行的生肖郵票中,《庚申年》郵票的市場價格遠遠高于其他生肖郵票,成為我國生肖郵票市價中的翹楚。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從藝術上來說,《庚申年》郵票是由著名畫家黃永玉先生創作,原稿上的猴子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另外姜偉杰先生的雕刻也很給力,線條自然,刀工力道到位。設計合理,印刷精美,印制出的郵票非常耐看。其次,從數量上來說,《庚申年》在我國生肖郵票中印量最少,又經過通信使用等自然消耗,留存下來的就更少,物以稀為貴。再者,從需求來說,《庚申年》郵票是生肖系列的龍頭,剛發行時很多人并不知道要發行生肖系列郵票,或者并沒有意識去收集生肖系列郵票,等真正意識到想集齊這一系列的時候,再回頭去找,想收集全套生肖郵票的人越來越多,也推動了《庚申年》價格節節攀高。
第一輪生肖票特色
我國的生肖郵票從1980年開始每年發行一套。1980年是庚申年,屬猴,所以我國發行的生肖郵票每一輪都是從申猴到未羊,而不是按照十二生肖的自然順序從子鼠到亥豬。我國的生肖郵票從1980年至今已發行了39套,前三輪已發行完畢,第四輪已發行了3套。

我國四輪生肖郵票的發行,既有各自設計風格、印制工藝的顯著特點,也有一些共通之處。在整體設計上,第一輪生肖郵票的票幅大小與第二輪相同,票幅均為26×31mm,是普通郵票才有的規格;第三輪生肖郵票與第四輪票幅增大,改為36×36mm的方形郵票。在郵票發行數量上,第一、三輪生肖郵票為每套1枚,第二、四輪為每套2枚,未來生肖郵票的發行會不會是單輪1枚,雙輪2枚,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第一輪生肖郵票從《庚申年》猴票到《辛未年》羊票,在我國已發行的三輪多生肖郵票中是最經典的,也是獲得贊譽最多的。第一輪生肖郵票之所以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尤其是得到集郵界的普遍認可和喜愛,是由于我國郵票發行部門的創新精神和精品意識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套生肖郵票《庚申年》發行后,郵票發行部門對第一輪12年的生肖郵票進行了整體規劃,確定了幾項要求:“一是除猴票由于時間倉促2月15日發行外,今后一律每年1月5日發行,以便于群眾春節前貼用;二是每年特約一位美術家進行繪畫設計,每年換一位,專職郵票設計師進行版式設計,也是每年換一位,雕刻師也是每年換一位;三是用國內常用面值,每年1枚,規格統一,版式統一,底色每年換一種。考慮到12種底色,必然復合色增多,各枚之間顏色差別太小,不利于郵政內部處理的識別,決定只用6種底色,隔年一個白底。這樣12種郵票既統一,又有變化,起伏跳躍,起伏之中有差別,有節奏。”
事實上,在以后的工作中,郵票發行部門根據實際發行工作需要對原有規劃要求作了適當調整,譬如:前7枚生肖郵票按照原規劃,采用向擅長畫動物的美術家進行約稿的形式,分別約請了黃永玉、張仃、周令釗、韓美林、詹同、姚仲華、張國藩進行生肖郵票原畫的創作。從1987年開始,兔年生肖郵票開始改用征稿形式,每年均有數十幅畫稿參與競爭,擇優選用。其中中選的分別是中央工藝美院學報美術編輯李芳芳的兔,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學生祖天麗創作的龍,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教師呂勝中的蛇,郵票發行局創作室鄒建軍畫的馬,武漢印染廠設計室雷漢林的黑花羊。
由于第一輪生肖郵票制定了整體的設計規劃,并且在總體風格一致的情況下,給予創作者充分的創作空間,激發出他們的創作熱情,他們運用各自擅長的方式,采用裝飾、漫畫、剪紙等手法,或寫實、或寫意,創作出一個個靈動而別具一格的生肖藝術形象。第一輪12枚生肖郵票除了圖稿創作,在郵票設計和雕刻制版印刷環節也是精益求精,獲得了廣大群眾的青睞。
第二三四輪生肖票特色
第二、三、四輪生肖郵票雖然一直沒有第一輪那么耀眼,但是每輪生肖郵票也都有各自的特色和亮點。
第二輪生肖郵票是從1992年發行的《壬申年》郵票開始到2003年發行的《癸未年》。1992年也是中國郵政郵票發行進行變革的一年。從1992年開始,紀念和特種郵票志號啟用了“按年編號”,從按照紀念、特種郵票分別編排志號(如《庚申年》郵票的志號為T.46,表示《庚申年》郵票是“T”字頭特種郵票的第46套),改為不分紀、特郵票一律按年份編排志號(如1992年第一套郵票《壬申年》志號為1992-1T,T表示郵票種類為特種);郵票銘記由“中國人民郵政”改為“中國郵政”,為與世界接軌,在票面上加印了英文“CHINA”。正是由于1992年發行的郵票發生了這一系列變革,也因此影響到了該年第一套郵票《壬申年》的發行,其發行時間推遲到了1月25日,第二輪其余生肖郵票的發行時間依然延續1月5日發行的慣例。
第二輪生肖郵票一套2枚。第1枚以我國傳統民間工藝生肖圖為主,有河北民間泥玩具狗、“泥人張”第四代傳人張倡教授捏制的泥兔、寶雞鳳翔縣民間工藝品泥塑馬、山西省黎城布老虎等,各種剪紙、泥塑、布藝民間工藝等形式;另外,生肖主圖還有夸張的漫畫,陜西省出土的漢代瓦當上刻繪的青龍紋飾等。第2枚以我國不同書體的生肖字為主,分別選用篆書、隸書、草書、楷書,每三年一換,連續三套為同一書體。生肖字的選取除了民間剪紙形式外,還使用了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草書“虎”字,唐代書法家懷素的墨寶“龍”字,及從《五體字典》中選取的“兔”字等。第二輪生肖郵票設計的主導思想,就是要表現中國原汁原味的傳統民間藝術。
第三輪生肖郵票是從2004年1月5日發行的《甲申年》開始,至2015年《乙未年》郵票。郵票發行部門在第三輪生肖郵票發行伊始,就成立了專家組,確定了生肖郵票發行的指導思想:整輪郵票應有總體上的構思,以便使設計風格能夠統一和諧,在整體性中還要追求個性;體現吉祥喜慶、祝福的含義,設計手法要創新,不與前兩輪相同,印制要采用新工藝。按照這一指導思想創作的第三輪生肖郵票,設計上注重創新,力求突破前兩輪的設計理念。前兩輪生肖郵票設計思想側重傳統的、民間的韻味,第三輪生肖郵票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融入了現代審美及國際潮流的元素。設計上票幅增大,采用白底色,因為白底色上可以畫出最絢麗的色彩。
第三輪生肖郵票印制上采用新工藝。每枚郵票四邊中間的位置各打制了一個六角星形異形齒孔;印刷版別由前兩輪的影雕套印改為影寫版,印刷油墨特別采用了較高濃度的專用油墨,整體畫面色彩飽滿艷麗。另外還添加了熒光油墨,在紫光燈下,郵票絢麗多彩,郵票紙張從2006年的《丙戌年》開始使用熒光彩點紙,在紫光燈下看時猶如滿天星斗,郵票背面沒有彩色油墨的干擾,熒光彩點更加清晰明亮。第三輪生肖郵票總體上設計新穎大氣,印制精美。
第四輪生肖郵票迄今已發行《丙申年》《丁酉年》和《戊戌年》三套,從這三套郵票中基本可以看出第四輪生肖郵票的設計理念和印制特色。第四輪生肖郵票圖案的設計者原則上又重新約請了第一輪生肖郵票的創作者進行圖案繪制:《丙申年》郵票的設計者為《庚申年》的創作者黃永玉;第一輪《辛酉年》郵票的設計者張仃已經去世,《丁酉年》約請了第一輪《癸亥年》的創作者韓美林;第四輪《戊戌年》與第一輪《壬戌年》郵票創作者同為周令釗。第四輪郵票一套2枚,第一圖以生肖動物一家的爸爸為主圖,表示“國”的概念,寓意國家昌盛;第二圖為生肖媽媽和寶寶相愛相親的畫面,表示“家”的概念,寓意家庭幸福。票幅上與第三輪生肖郵票相同,同為大票幅的方形郵票。由于近幾年假票猖獗,郵票防偽紙張不斷更新換代,從《丁酉年》郵票開始使用加入了“正反變色熒光纖維”和“多色組合熒光纖維”防偽專用紙,這兩種熒光纖維具有自主發明專利,熒光顏色專門為中國郵政定制,防偽性強。
總之,從我國已經發行的生肖郵票可知,我國的生肖郵票立足于我國的國情,根植于我國悠久的生肖文化傳統,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和堅實的社會基礎。郵票圖案選取上既有原創,又有歷史遺存,既有“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風格迥異,形式多樣,但是都具有格調高雅清新,富有民俗情趣的特點。設計上獨具匠心,各具特色,印刷精美,印制工藝不斷創新。生肖郵票是我國郵票發行部門著力打造的一個濃墨重彩的精品系列,力求每輪生肖郵票在傳承的基礎上,又有新創意、新亮點。
(作者系中國郵票郵政博物館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