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輪大行情與前三輪大潮不同之處在于有了電子盤的產生,正因為電子盤這個新生事物的誕生,才給予了人們認識和熟悉的過程。
其實,早在2009年—2010年暴發的中前期郵票、文革票、編號票、生肖系列及紅軍郵中級行情中,就己經宣告中國第四次郵市大行情的點燃,只不過,此輪行情在運行規律上與前三次大行情有許多不同之處,其一是周期性延長;其二是分階段運行;其三是電子盤的產生。綜合這三條看擬獨立運行又相互聯系的內在規律,就可以清楚的摸清此輪行情的運行軌跡是個持續向上拓展的過程。
自從電子盤產生以來,就有了線上與線下之說,而文交所之間,同一品種規格的價格卻是不一樣的,這說明了文交所與文交所之間也有資本強弱之分和運作思路之別,不論線上和線下現階段如何差距懸殊,不論文交所與文交所之間如何強弱之別,對于中國郵市的整體運行發展軌跡來看,卻是不斷調整又不斷向上攀升的過程。線上線下差距是暫時的,持續向上才是此輪行情的正道。
客觀地講,在2014年的低價版塊全線拓展中,郵資封片漲了,1985年后的所有小型張漲了,小本票也漲了,所有這些低價版塊的激活,充分說明了己經有相當雄厚的資本流進了郵幣卡,也充分證明此輪行情正在有序的全面展開。不僅低價版塊有耀眼的表現,就是03、04、05、絲綢、生肖、雙聯、黃版等都有所上漲。
在低價版塊全線補漲過程中,只有中前期紀特票、文革票、編號票、JT票等沒有同步跟進,但并不等于這些精品郵票就沉默于世了,既便是沉默,他們的價值遠高于補漲上來的低價版塊,郵票本身的價值并不在于激情的炒作,而在于深入民間的家喻戶曉及珍藏。炒作與收藏是對立的統一,不管炒得再兇,炒得再高,最終都要得社會的認可,炒作是體驗郵票價值的手段,認可才是郵票本身的價值所在。不論線下線上,你炒得再高,有沒有考慮退出風險的過程呢?
去年四季度的市場調整,是低價版塊全面補漲后的必須過程,只要冷靜地分析,就可以知道現貨市場異動的品種,必然與拿去上市托管有聯系,要想吸夠一定量的籌碼,不持續加價購買是不可能實現的,當然,只要停止收購,現貨價格就又停滯不動了,在這種探索性的過程中,不少人仍看不清市場運行的脈絡,人云亦云,不知所然,賣出又害怕漲,不賣又擔心跌,如此糾結的過程一直在折磨著猶豫不決的持有者,以至于發生漲時追漲,跌時恐慌的心理。
從時間上分析,現貨市場的調整基本上已經結束,再想有大量的跳樓貨,低價貨出來己經不可能,目前已經臨近春節,大家準備過年的心理應占主流,也沒有太多的精力去考慮漲跌。
目前所有郵票價值現在還沒有達到足以吸引全國民眾進來的程度,尤其是低價版塊,盡管低價品種補漲不少,但也沒有補漲到位,低價品種的價值還提不起散戶參與的胃口,電子盤上的東西雖然炒得夠高,但脫離實際的價格與線下差距懸殊又讓散戶望而止步,因此,不論是現貨市場,還是電子盤,在此輪行情的發展過程中還必須還要有多次的磨合,作為電子盤而言關鍵在于退出機制是否建立,作為現貨市場在于如何提升郵票價值,電子盤炒得太高要留意,線下價格過低也存在問題,二者矛盾存在是對立統一的,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會出現,我們不必在意線下線上矛盾的存在,關鍵要擺正位置,調整好心態,你不可能賣到最高價,也不可能買到最低價,只要把握住中國郵市發展的脈絡,牢牢握緊手中的低價原始籌碼,合適時機抓緊賣出,以獲得盡可能高的投資回報。
總之,第四次郵市大潮才走了一半,該漲的東西還會再漲,郵票價值的最終體現在于民眾的廣泛參與,在中國民眾沒有明顯的涌入之前,主力莊家還得繼續為營造郵市良好地環境而努力,這個目標不實現,中國郵市階段性的行情就不可能完成。
2015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