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重潛質 切勿當“豪癡” |
發布日期:09-12-11 08:56:1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獨行客 |
上海著名滑稽戲演員,周立波先生,針對商業虛假廣告,有一句十分幽默的公益廣告詞:當我是豪癡啊!意思就是:豪華的白癡!真是大智若愚,十分詼諧!現實生活中,此類社會現象,也是比比皆是;當然,郵票投資,也不會例外;前幾天有位老者,抱著一本厚大、沉重的國慶60周年郵冊;經產品票商按面值計算,市值竟不足80元,大多是十分精致、漂亮的無面值的國家創始人圖象,開價竟達8000元,令人難以置信!看看多年來,中國郵政開發出的許多禮品冊,里面不是個性化替代品,就是一些說不清楚的“花紙頭”;讓社會上許多不明真相的“豪癡”,如獲至寶,終身收藏,執迷不悟;當然,也不能否認其精神寄托的作用,僅此而已;買進來容易,賣出可就難了,毫無投資和收藏價值。 作為郵票收藏或投資,就更要注重其內在的潛質,盡量在中、低價品種中,挖掘升值空間和投資價值;而不是死守著高價品種,陶醉在以往的輝煌之中;如果一個品種,幾年、甚至十幾年高位盤橫,是否與“豪癡”沒有明顯的區別;而近期的產品票—垃圾票,卻俏無聲息地成倍上漲,到底誰的收益大,不言自明;比如集郵界熟知的“中銀錯片”,的確可以位列“錯郵珍品”的行列,但多少年來高位盤橫,還有多少潛力可挖?;恐怕非真正的集片專家,是沒有多大興趣的吧?不是筆者打擊錯品炒做者的熱情,至少大家應該明白,北京郵政版與中國郵政版的檔次吧?盡管北京郵政版的錯誤,更加明顯,但暗自回收與明文回收,也有著性質的不同;也許有朋友,以郵政企業回收文件與國家郵政回收文件,作為衡量“國旗光柵錯卡”的價值標準,但卻忽略了國家郵政局緊隨其后的緊急通知:10月1日起,此類加印片、卡,不得出現“國家郵政局發行”的字樣,這說明了什么呢?凡事要講道理,也要符合邏輯,不能憑主觀臆測,發表沒頭沒腦的言論。 12月的郵市,除了“祝福祖國”錯片、錯卡的炒做而外,恐怕就只有產品票,成交火暴了;許多改行的市場炒手,穿梭于柜臺之間,捕捉著1—2毛錢的差價,既安全又實際;筆者受其影響,也是參與其中,到手的國旗國徽套票,剛掛接近收購價,立即就被接走了,資金周轉速度倒也十分快速;再看看市場炒做熱點,已是欲振乏力,價格下挫,時不時地有跳樓盤出現,買入就動彈不得了;當然,今年年底的市場,成交要好于往年,只要勤快點,日子倒也好過;因此,我們必須要適應市場,而不是需要市場配合我們;只要及時更新觀念,就會打開廣闊的生存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