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幣投資上演逼空行情 |
發布日期:11-04-13 08:54:4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 |
名家珍藏受追捧
拍賣市場上投資郵票和錢幣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投資。由于各大拍賣行都會推出名家珍藏的郵票、錢幣,其中無論是珍罕性還是傳承性,都極具吸引力。
縱觀近年來在拍賣市場上創出紀錄的拍品,基本上都與名家相聯系。2005年中國嘉德舉行的老集郵家沈曾華珍藏郵品專場拍賣會上,1942年抗日戰爭時期淮南交通總站發行的“稿”字四方連以220萬元成交,創造中國解放區郵票單件最高成交價。2010年1月30日,在香港舉行的Interasia郵品拍賣會上,來自瑞典集郵家奧爾松夫婦的一枚紅印花加蓋暫作小字壹圓票,估價250萬至300萬港元,成交價為552萬港元,創下了中國單枚郵票拍賣的新紀錄。
與郵品相比,錢幣市場的名人效應更加明顯。特別是馬定祥先生的錢幣專場拍賣會,更是讓市場矚目。2007年春季,中國嘉德“馬定祥錢幣收藏”專場拍賣中,馬定祥收藏的“孫中山像背嘉禾壹圓銀幣金質呈樣試鑄幣”以人民幣616萬元成交。這一紀錄,遠遠超出了中國嘉德2006年春拍“馬定祥收藏中國歷代錢幣”專場中“***十五年張作霖像陸海軍大元帥紀念壹圓金幣”319萬元的成交紀錄。在2009年的春拍中,“丁張弓良收藏中國軍用鈔票”專場開槌,拍品受到場內外藏家的熱情追捧,三位拍賣師輪番上陣,現場高潮迭起,經過逾12個小時的鏖戰,至晚上10點多,全場784件拍品成交率達100%,總成交額達853.9萬元,創造了錢幣拍賣成交率的奇跡。
拍場淘金有講究
郵品中來自海外收藏家,如日本集郵家水原明窗、古莊昭夫,瑞典集郵家貝克曼夫婦的珍藏格外引人注目。而在錢幣拍賣市場上,中國收藏家徐楓、吳籌中等舊藏的紙幣也紛紛出現在市場上。在目前的拍賣市場上來看,名家珍藏的拍品比其他同類品貴30%到50%,有些品種甚至貴數倍,這是正常現象。一個好的收藏家一定是有眼力、有財力、有魄力的。對于投資者來說,購買這些名家的藏品,無疑可以保證藏品的權威性,即使買得價格貴了,也是只輸時間不輸錢,真正做到“永不貶值”。
熟悉股票投資的人對“羊群效應”這個名詞并不感到陌生。它是指在股票市場中由于某只具有影響力的個股率先行動而引發同類個股響應的現象。一波持續性的“牛市”行情往往是從某只頭羊股票的率先啟動開始的。而在郵品錢幣的拍賣市場上,海內外市場的聯動效應則值得關注。當香港拍賣市場上的相關拍品創出天價時,往往會引發內地市場的火爆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郵票和錢幣拍賣同樣不保真,在拍賣之前最好能夠到預展上,對于自己有興趣的拍品進行查看。而且品相好壞對于郵品和錢幣的影響也非常大。因此,千萬不能認為價格便宜就有“漏”,說不定其中是巨大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