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雕刻版郵票的收藏與投資 |
發布日期:11-01-25 08:54:0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 |
人類自從發明印刷術以來,先后使用過石版、木版、膠版等版別進行印刷活動,以后又相繼發明了了單色影寫版、彩色影寫版、雕刻版等印刷方法,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又發明了光與電技術合一的電腦制版技術,印刷術的發明和運用極大地促進了人類文明程度的進程。 1949 現代印制郵票主要采用粘。ㄍ褂。、膠印(平印)和凹印的方法。凹印又分影寫(照相)凹印和雕刻凹印以及混合版套印。雕刻凹版郵票以線點深淺、疏密和粗細的特有表現語言而獨具魅力,受到集郵者的喜愛。同時,它又以難于偽造受到發行部門和印刷廠家的高度重視。但由于雕版郵票比膠版和影寫版郵票的生產周期長,工藝難度大,成本高,故雕版郵票發行較少。 據統計資料,1950年至1999年期間,我國發行雕刻版的紀念、特種、普通郵票(包括混合版套。┕灿178套。發行走勢呈駝峰狀。 50年代發行的老紀特雕刻版郵票多達106套(紀68套、特38套),每套發行量不大,一般在700萬套左右,全部分散在北京、上海等地印刷廠用傳統的凹印設備印制,質量達到較高水平。1958年發行的《林業建設》雕版郵票獲"世界十大佳郵"榮譽,1963年影雕結合的《黃山風景》"印客松"被評為國際最佳印刷獎。這一階段的雕版郵票數量既多質量又高,形成第1個高峰。 1967年4月至1973年10月,為"文"票和編號票時期,共發行9套雕刻版郵票,因為這一階段的郵票發行量急劇加大,配合政治形勢的郵票接連不斷,雕刻版印制已遠遠不能適應倉促上陣快速發行的要求。但在1972年發行的《紅旗渠》影雕套印郵票,印刷質量很高,堪稱這一時期的佼佼者。 1974年5月至1991年為 JT票時期,這一階段發行雕刻版郵票41套(J票15套,T票26套),印制質量受到國內外好評,是又一高峰時期。 1992年起至今我國紀特郵票按年份編號,每年發行套數和印量不斷調整,印刷廠任務繁重,50年代引進的雕版設備老化,新引進的7色影雕機難以全面正常運轉,新增的南(河南)、北(遼寧)兩條郵票生產線主要印制膠版郵票,因此,紀特郵票采用雕刻版很少,盡管集郵者千呼萬喚,但這一階段只發行雕刻版郵票12套,平均每年1套半不到。 這一次《古代思想家》郵票采用影雕套印,以雕刻版的線點做人物的輪廓和主層次,以照相凹版做質色面部層次的細部變化,兩者結合起來,剛柔相濟,比較好地表現了人物的氣質和性格特征。 1974-----1982T67T71—2T75T82T84T85T96T99T100T130T140T155T163J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