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歷史的中華文明古國,收藏歷史同樣源遠流長,。國人自周秦漢唐以來對藝術品一直寵愛有加,部分藏品傳承至今成為希世珍品,隨著社會前進步伐的加快,收藏范圍越來越廣泛,并且越來越具有大眾性.隨著時代的變化,收藏的主流也在不斷的更迭之中
19世紀及之前的上千年,中國處于封建時代的歷史長河之中,百姓一直處于食不果腹狀態,為生存而掙扎,大眾幾乎沒有涉入收藏領域,收藏階層主要是一些達官貴人或文人才子,人們信奉的是孔孟之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所以當時的主流收藏是,古籍繕本,名人字畫,筆墨紙硯,及相關用品一直成為那個時代的主流收藏,信息傳遞方式很原始,主要靠馬匹傳遞或人們相約見面的交流。
20世紀的一百年,中國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鐵路,航空的出現,注定了郵局的誕生,從而步入工業通信時代,寫完信,貼上一張郵票,就能傳到千里之外,及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縮短了信息傳遞時間,郵品上豐富的文化信息,集郵誕生了,由于郵票深入到千家萬戶,每個人都有接觸使用和留存郵票的機會,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集郵具有了大眾性,正因為有千千萬萬的大眾參與,使集郵步入了20世紀下半葉的輝煌,成為參與人數最多的主流收藏.相應的造就了一次次郵市行情的高潮迭起.21世紀人類正式步入信息時代.如果說20世紀人們信息傳遞的時間以天計算的話,現在則以分和秒論,呼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看看現在人們手里最離不開的是什么,是手機.兜里最少不了什么,是卡,各種各樣的卡?ǔ浯瘟巳藗兊纳睿哺淖兞巳藗兊纳,信息時代的到來,郵票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在大眾的視野中漸行漸遠,集郵注定要走下坡路了,代之而來的是集卡的崛起,20年一轉眼,新世紀一瞬間,集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集田村卡,IC卡卡,IP卡,手機卡,彩票電話投注卡及其他各種卡的的人以幾何級數遞增,特別是青年\少年占了相當多的一部分,其中發行年代最早的卡類源頭藏品是田村卡,屬于最高層次集卡.收藏難度最大的是地方田村卡:最少只有幾套--十幾套的存世量,幾十套上百套的比比皆是.最具權威性,最具人氣效應,也最易炒做的是全國發行的田村通卡,存世量在幾千套-----幾萬套之間,收藏最基礎的最大眾化的是各類密碼卡,這里面也有不少價格不菲精品.后續題材持續時間最長的將是手機卡總之,林林總總的各種卡類,及大的擠占了郵票的生存空間,97行情中三分天下的郵幣卡三大板塊,在06年復蘇行情中走出了明顯分化的趨勢,流通紀念幣板塊趴著幾乎不動,郵票板塊漲漲跌跌(片類走勢稍好),只有田村卡板塊持續走著漂亮的上升通道,動力充足,并且上升加速趨勢明顯,其個中原因是什么,是行情走勢的偶然,還是由于時代的變化,主流收藏更迭的必然?誰解其中味,相信明眼人一看就明白.
如果說20世紀因為有了大眾的參與,郵票的收藏變成為主流收藏是歷史的必然,那么21世紀的信息時代,集卡代替集郵成為主流收藏,也終將成為歷史發展的的必然.
機遇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頭腦,誰把握住了今天,誰就握住了未來.卡類收藏的持續時間恐怕比集郵100年的歷史長河還要長,直至信息時代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