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與消耗之間 |
發布日期:10-01-07 08:47:1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楊昊謙 |
2010年,牛年尾聲,這慢牛卻是人氣沖天。在投資者以為沒希望之際,市場在打折票領軍之下,走高了一級又一級的臺階。小弟過往強調在打折中找機會,在垃圾中尋精品。當然閣下有錢,又不為炒作所動,等若干又若干年,一定可以賺到錢。不過最近香港電視劇有一句經典的對白﹕「人生有幾多個十年。」倘若麻木的等,無奈的等,機會亦始終流逝。有智慧不如趁勢。當目前行情確認,而又是初起之時,勇敢的超前一點買貨,相信可以有不錯的利潤。 2001年的<建黨>郵票,當年一版40枚的,曾炒至120元。經多年的消耗,由09年11月初1.7元的起步,現在接近4元。02至08年間,<建黨>應是.8元以下,當然曾經亦跌至0.6元左右。你認為05年入貨,等至今天;還是上年11月1.7元買入為之正確呢﹖相信見仁見智矣!過往小弟崇尚價值投資,是金子總會發光。可是沒有注意到,「一寸光陰一寸金」「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倘大家留意到2011年是「建黨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時,看到市場開始要收貨作產品時,就應該明白上升之因由。有題材,有消耗,扶搖直上,理所當然。其實只要禮品繼續開發,郵價繼續上升,相信場外資金會陸續有來,郵票定可重現光輝,重新成為收藏市場的大哥啊! 今年上升的郵票,不少是未經炒作,一出世便是花票,一出來便是消耗。以06年的<飛機>為例,今天的收購價已接近8元了,而面值大概只是2元左右。可是又有否一些郵票,是先炒作,后消耗,再成為產品呢﹖朋友,我發覺今天有個特別的現象﹕不少郵票和小型張同時發行的郵品,面值高的小型張比面值低的郵票相去甚遠呢﹖<春節>郵票,面值4.4元,市價接近6元;小型張面值8元,市場賣接近5元。在市場低迷的時候,小型張究竟是被人捂起,還是同樣被毀了寄包裹呢﹖02-03年,8元的小型張跌至2元,因為郵政不納。及后升至5至6元之間。你說它們有沒有消化呢﹖對于郵寄的問題,我希望對此有認識的朋友多與我們分享。我始終相信,倘要有行情,是板塊輪動,各有表現,百花齊放。小版、小型張、郵票,甚至郵資封片,都是精彩的。 也許現在我們選擇的,一是追;二是掘。追者,追打折,追落后,又或追上漲。漲得多高,無人可知﹖大家30元買<非典>時,可知它會升至1000元嗎﹖昔日<大猴>100多元,數月后又可知只剩30多元呢﹖孔明都是事后的。勝不驕,敗不餒,總有一天會成功。掘者,開發未升之品種。人未取,你先取;人狂取,你予之。至于有甚么會升﹖請閣下多做功課。祝大家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