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頭拉本失敗的歷史意義 |
發(fā)布日期:09-05-18 08:46:27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 作者:上海華先生 |
共鳴為多方拉本失敗,G老生指出,以后運作新小本將更難。但他沒有分析原因。 共鳴拉本,是整個多方集團在3月會議后的一次大進攻,想來志在必得。所以,這次失敗,不是共鳴個人的失敗,是整個多方集團的失敗。這樣,我們就要問,這次失敗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是個別的還是普遍的?只有在這樣的思考下,我們才能看清未來市場的走勢,才能把這次圍繞共鳴本票事件的爭論提高到探討市場未來運行規(guī)律的戰(zhàn)略高度,跳出個人恩怨和道德評價的戰(zhàn)術(shù)圈子,才可能最終讓爭論雙方感到有一個不虛此爭的收獲。 我認為多方的這次失敗,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具有長遠的普遍的警示意義。它反映了在不利的市場背景下多方炒作力量的削弱,炒作方式的失誤。它具有歷史性的分水嶺意義。此情此景以后恐怕不會再來,共鳴拉本恐怕也不會再現(xiàn)。 一, 多頭力量變?nèi)酢? 以往的三次郵市高潮,都是被郵政的超大發(fā)行量打下去的。但這次不是,是被郵市投資者內(nèi)部做空力量打下去的。為什么呢?因為網(wǎng)絡(luò)交易產(chǎn)生了代理制,加大了多空轉(zhuǎn)換的概率和頻率。現(xiàn)在場外的多數(shù)投資人在長期低迷的郵市條件下基本是在空方一邊的。代理制加強了做空力量。王仁亮先生清楚的看到了這種狀況。他說:“一個博凱名下便有400位客戶,太可怕了,對莊家可形成致命性的打擊。”但代理不一定挪用客戶貨源打壓。王仁亮先生說“不知內(nèi)幕者誤認為博凱拿客戶存貨做空。博凱若無客戶授權(quán),豈敢?時至今日,乃無客戶投訴,便是鐵的佐證。”當然,也可能這次空方勝利,博凱的挪貨打壓沒被揭發(fā)出來,但博凱自己的說法,也有邏輯性。他在《最后的幾點說明》說:“我要強調(diào)的是作為一個職業(yè)郵商,我明白只有這個市場活躍起來,郵商才能生存,才能賺更多的錢。 要使這個市場活躍起來,必須讓做多的力量強大起來,讓更多的資金流進來 。尤其是我作為代理,主力運作的越成功,我得到的利潤會越高,我根本沒必要去做空。”因此,做空,有場內(nèi),更多是場外投資者的指令。做空的壓力超過了他原本的做多愿望。代理人不止一個,幾十個博凱的代理力量大于幾個莊家的做多力量。多頭莊家失敗不是必然的嗎? 二,炒作方式有誤。 此次拉本,是用購買成包整箱的方式進行的。無言先生告訴我,那是莊家在炒作后期為縮小流通盤,方便控盤而很久以來就采用的方法了。但是在這次炒作中,它幫助達到目的了嗎?還是相反呢?共鳴在他的告白中說,因為幾十箱貨家里放不下而跳價賣了。博凱后來有分析說其實可能是為了空轉(zhuǎn),減少投入資金的一種策略,為此為懷疑共鳴而抱歉。但共鳴自己說得話有可信的地方。想想吧,大戶莊家囤積大量的箱貨,派發(fā)給誰呢?如此大的體積,小散是不會接,形勢不好轉(zhuǎn),莊家只有套牢或跳樓。箱包炒作方式反映了郵票交易較大的交易成本。共鳴似乎事先沒想到,卻是一個重要敗因。 多頭失敗,吹吹反省。黃興躍先生在《當吹吹也絕望的時候》中, “后悔自己在此之前對郵市低迷原因的研討往往把根源伸向郵政體制,卻忽視了來自郵市內(nèi)部一股做空力量的影響。”其實那也不一定是忽視,而是作做空力量的一次突然爆發(fā),力度為以往所未見,反映了空頭的歷史性崛起,因而具有歷史性的意義。 在多空容易平衡的網(wǎng)絡(luò)交易時代,波動周期變短,波動振幅變小,價值回歸成常態(tài)。多頭要慎用突擊戰(zhàn),慎開炒新戰(zhàn)了。 以上淺見,恐為隔靴搔癢或謬誤百出,僅供行家或內(nèi)幕人一笑了。 上海華先生20090516 |